彭吟轩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45186682
本馆由[ zhtvpt]创建于2024年02月01日

彭吟轩馆员系长沙市老年大学创始人

发布时间:2011-11-22 00:19:49      发布人: zhtvpt
 1953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正式成立。50年来,这里群贤毕聚,翰墨芬芳,全体馆员孜孜不倦,开展文史研究、书画创作、海外联谊,留下了一缕缕醉人的馨香。

  拾遗补缺 大力弘扬湖湘文化

  1994年8月,一部反映湖南和平解放的历史回忆录《潇湘黎明》出版了。这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资料就是由省文史研究馆组织编写的。近10年来,该馆编辑出版了《湖湘文史丛谈》、《湘贤雅韵》、《风范长存》、《湖南饮食丛谈》等30多部颇具影响的书籍,还主办了馆刊《文史拾遗》和《楚风吟草》。馆员个人出版专著、合著、译著共130余部,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1500余篇,诗词2000多首。

  为促进交流,繁荣创作,省文史研究馆经常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和书画创作笔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举办或联合举办大小展览30多次。馆员书画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出上乘之作。徐照海馆员创作的《毛泽东革命活动纪念地》长卷,被国家产业信息部印制成《光辉的历程》邮资明信片一套,并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颜家龙馆员多次在全国最高级别的书展中获奖;史穆馆员的作品荣获第二届国际书法大赛金奖。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省文史研究馆结合省内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先后举办了《辛亥革命在湖南》、《湖湘文化思想源流》、《熊希龄研究》、《左宗堂研究》等书刊学术讲座或报告会,以及其它学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及其成果,加强了对区域性文化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以文会友 开展海外联谊活动

  省文史研究馆大多数馆员具有与台、港、澳地区和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是开展统战联谊的重要力量。多年来,馆员们通过书信、讲学、互访等方式,开展海外联谊工作,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95年春节,台湾“国史馆”编纂伏嘉谟先生来长沙探亲,时值江泽民同志关于台湾问题八点谈话发表不久。他应邀在天心阁作学术报告时,兴致勃勃地吟出对联的上联:“天心阁下话团圆,天意如斯,民意如斯,天下团圆应有日。”表达了台胞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深情。临走前,他委托省文史研究馆向社会征求下联。在一年中,收到来自海内外的应征下联近3000首,参加者1080人。这是一次寓意深远的台湘文化交流,也是当代楹联界广为传颂的一段佳话。

  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伏家芬馆员作《赠杜岚女士》七律一首,赞誉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女士爱国事迹,澳门多家报刊刊载。近10年来,省文史研究馆共接待应邀来湘探亲、考察的台、港、澳地区和国外的朋友300多人次,

  多年来,省文史研究馆支持和鼓励馆员当“文化大使”,出境出国访问、讲学、考察。著名金石书画家李立馆员3次东渡日本、7次到香港、1次赴台湾、1次赴泰国举办个人书画展。1990年他创作的《文天祥正气歌印谱》在台湾展览70余天。史穆馆员赴美参加“国际汉字书法教育会议”,并以“书意”为题,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讲授中国书法艺术。他还三渡东瀛,在日本鹿儿岛等地讲学和举办书法展览。

  改革开放以来,有20多位馆员应邀出境出国开展联谊活动,足迹遍及近2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坚持以文会友,以艺会友,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宣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促进文化交流。

  在海外联谊活动中,他们注意把以文会友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先后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4000多万元。

  开门办馆 热心为社会服务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省文史研究馆坚持开门办馆,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1996年7月的一天,长沙市五一广场一角。省文史馆30多位书画家挥毫泼墨,创作书画200余幅,市民纷纷购买,义卖所得3.8万元资金全部送到省赈灾办。从1993年至1996年,该馆连续4年举办赈灾书画义卖活动,共筹集赈灾款16万多元,全部捐赠灾区。

  为配合湖南省第四届、第五届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召开,省文史馆还承办了书画精品展、名人书画展,邀请省内著名书画家、篆刻家现场表演,为我省重大对外经贸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氛。自1993年以来,省人民政府4次组织社会各界公祭炎帝陵活动,每次都是由省文史馆组织馆员为省长起草祭炎帝陵文稿,并书写祭炎帝陵碑文。

  1998年,长沙市开福区综合农场朝正垸遭受特大洪水袭击。这年冬,省文史研究馆组织10多位书画家给灾民新村送去春联160余幅、书画作品40余幅,村民们欢欣鼓舞,家家户户燃起鞭炮挂春联,贴年画。

  许多馆员来自教育部门,入馆后,继续为培养人才尽心尽力。史穆馆员创办的长沙市少年书法班,为社会培育了数千名书法苗子。彭吟轩馆员系长沙市老年大学创始人,该校创办20多年来,先后培养学员近3万人,因此受到联合国老龄委的关注和赞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正是对省文史研究馆这些年届耄耋的老先生们的生动写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