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新闻学院老教授邝云妙因病辞世,享年75岁
遗体告别定于明日上午10:00在银河公墓青松厅举行
他在新闻圈子里“浸泡”了40年,出了国内最早的一本《新闻写作教程》,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上课时宛若老顽童“周伯通”附身,讲课风趣幽默,总是把课堂弄得热闹非凡,还会和学生激辩到面红耳赤;他年逾花甲仍精力充沛,每天背着大旅行包、骑着自行车来上课……他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教授邝云妙,人称“云妙大师”,日前因病辞世,享年75岁。
邝云妙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4月25日上午10:00,在广州银河公墓青松厅举行。
生平
他为新闻奋斗了40年
上世纪60年代,邝云妙曾在羊城晚报社任记者8年,后来转入暨大新闻系当老师。他是那个年代从新闻业界转到学界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邝云妙1937年出生于广东大埔县。196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61年9月至1968年11月在羊城晚报社任记者。1978年11月,暨南大学复办新闻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将他调入暨南大学新闻系任教,1989年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1991年被评聘为教授。
暨南大学校方表示,邝云妙在新闻工作和新闻教育工作岗位上奋斗了40个春秋,其中在暨南大学新闻系任教23年。在这23年中,邝云妙同志严谨治学、著作等身,包括国内最早的新闻学教材之一——《新闻写作教程》,还有《高级新闻写作(上下)》、《当代新闻采访学》、《当代新闻编辑学》等。“他为人师表,深得广大师生的敬重,曾被新闻系学生会评为"讲台上的好老师",被学校评为"暨南大学先进工作者"。”暨大副校长林如鹏告诉新快报记者,邝老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1年荣获广东新闻“金钟奖”。
追忆
他是最喜感的老顽童
暨大副校长林如鹏是邝老带的第一个研究生,他依旧记得这位“像父亲一样的长者”,当年是如何无微不至的关心自己,教育自己。
“我是邝老师的第一个研究生,他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对我而言,他也是像父亲一样亲的人。记得当年我找了女朋友,就是我现在的太太,还专门带去他家给他看,问他行不行。”林如鹏说。
说起邝云妙的新闻课,暨大新闻学院无数级已毕业的学生都会很“乐”,因为“邝老师实在太好玩了”。“暨大新闻系88级学生印象最深的、最富喜感的就是邝云妙老师。记忆中的邝老师,总是精力充沛,每天背着大旅行袋、骑着自行车风风火火地来给我们上课。”网名为“Gz千与千寻”的暨大学子如是称。
现就职于广州某报的邝老师的学生小甜对此深有同感,“他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上课特幽默,很爱提问,还有点无厘头,我们都尊称他为云妙大师。”
暨大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晋升说,邝老是个非常善良、很随和的人,还喜欢跟学生玩成一片,大家都叫他“老顽童”。
他带着私家茶来上课
“邝云妙先生,一路走好!”邝老辞世的消息,22日凌晨经暨大新闻系学生在网上发布后,引来许多网友转发、哀思。
网友“布丁Clout”在微博上表达对邝老的哀悼:“您的音容、慈爱、豁达、乐观、敬业仍历历在目!十九年前一个毛头小伙来到新闻系,很荣幸成为您的同事、朋友、学生、忘年交。您六十岁还考车牌……永远怀念您!邝云妙先生!一路走好!”“袁朱比的微博”写道:“学生时代我们最爱上邝老师的课。”
网友“纯熙宝宝”说:“还记得上课时,他与港澳同学激辩得面红耳赤,得他喜欢系着领带、带着私家茶来上课,记得在校道上,他突然跳下单车和我们女同学打招呼的喜庆样子。”
“很难过!当年他是我们的"阿妙"!他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愿邝老在天堂同样能像老顽童!”网友“Gz峻峻”痛悼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