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浙江林学院党委书记徐炳全同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39583751
本馆由[ 逝者安息 ]创建于2014年10月28日

徐炳全担任大学书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发布时间:2014-10-28 08:10:23      发布人: 逝者安息
《红色电波》、《暗算》、《风声》、《潜伏》……近年来,各种反映地下党电台情报工作的故事先后搬上银屏,电台情报工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对新中国的成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党同龄的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的第二任党委书记徐炳全,就曾长期从事新四军电台情报工作,并在浙南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多年,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看到浙江农林大学的师生代表前来探望时,现年90岁的新四军老党员徐炳全显得精神非常好: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一边嘱咐爱人倒水。徐炳全曾是浙江农林大学(原浙江林学院)第二任党委书记,当得知学校的师生代表是专程过来看望他,并学习聆听党史、中国革命史以及学校发展史后,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出生工人家庭,投身党的革命事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同样是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久,徐炳全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出生了。谈起自己的出生,徐炳全觉得在那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出生,也许就是一种缘分,注定了自己将用一生来奉献这个伟大的党。

  徐炳全的童年,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运动成长的,再加上在工人家庭里的耳濡目染,青少年时期的徐炳全,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工人运动,改善了工人地位、帮助工人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这使得他从小就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那个不断诞生新事物、新理念的大上海,徐炳全如饥似渴地接受和学习着来自各方的知识,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信心。为了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1938年,他考取并进入上海英文专科学校学习,1940年又进入上海大众无线电夜校,学习并熟练掌握了无线电方面的技能。

  然而,此时的上海已经沦陷。被侵华日军蹂躏下的上海,广大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眼看着自己的同胞遭受苦难,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徐炳全,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痛苦万分。最后,受不了做亡国奴的徐炳全,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要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的土地……

  1940年,怀揣着驱逐日军、建立新中国的理想,徐炳全和4个好友结伴离家寻找新四军。最终,他们在江苏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队伍,一起成为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战士。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的徐炳全,很快成为新四军重点培养对象,并被选派进入到苏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成为新四军战士后,徐炳全跟随着大部队南征北战,参加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斗,其中他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1940年10月,跟随陈毅、粟裕等首长,参加了在新四军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黄桥战役,亲身感受到新四军才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也更加坚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设新中国的信念。

  1941年3月,经过多次申请和组织考验,徐炳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当年6月转为正式党员。随后,根据战争的形势需要,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徐炳全开始结合自己掌握的无线电技术,主动参与到新四军电台情报工作中去。

  从事敌后工作,奉献党的电台事业

  1941年12月,经党组织委派,徐炳全开始担任新四军第一师司令部电台主任,负责司令部电台情报的发送和收集工作。从翌年8月开始,他先后担任过苏中军区四分区司令部情报台台长、苏浙军区司令部电台台长、华中军区司令部第一电台等职,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大的责任,不仅为司令部及时准确发送了很多信息,也为我党、我军收集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为适应浙南斗争形势发展需要,解决信息主要靠人工传递带来的时间慢、危险性大等困难,1946年初,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决定,选派徐炳全前往浙江南部从事地下工作,负责筹建浙南特委电台并担任台长。当时的中共浙南特委,处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后方,远离中央、消息闭塞,迫切需要电台接收来自延安的信息。

  徐炳全到达设在温州的浙南特委时,电讯器材属军用物资,国民党当局控制很严,整个浙南地区不要说电台,就连一个收报机也没有。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成功组装出一部矿石收音机。随后,徐炳全依靠这部收音机,收听整理来自延安的新华电讯,并将相关的信息编辑出版成《时事周报》(1948年更改为《浙南周报》),送给进步青年和统战对象,向他们传播真理,让更多群众深信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

  随着形势不断变化,浙南特委急需更多掌握无线电知识的同志,从1947年开始,在徐炳全同志的指导下,浙南特委先后举办了多期电讯人员培训班,组织浙南特委机关和有关县委的青年,学习无线电基本知识、电台报务、机务知识和技能,以及电讯通报的英文用语。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徐炳全和同志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课本,徐炳全就手把手传授;电讯器材也只有一只蜂鸣器和一个电键,大家轮流使用,白天晚上坚持练习发报。

  从1946年到1949年,徐炳全先后培训了包括叶善龄、陈先觉、郑修良等在内的20多名电讯人员,这些电台通讯技术人员完成培训后,全部分配到浙南电台的下属分台工作。在总台长徐炳全领导下,他们分别负责通讯联络、接收新华电讯、装配维修工作,为浙南特委及时了解信息、顺利开展工作,为当地群众学习来自延安的消息、了解全国解放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在敌后从事地下党工作三年的徐炳全,根据党组织的选派,开始担任温州专署民政科长,并先后调任浙江永嘉县县长、浙江瑞安县县长、浙江温州地委统战部副部长和浙江温州地委文教部宣传部部长。

  担任大学书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1959年,徐炳全被任命为浙江温州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当年8月,温州林学院并入成立不到一年的天目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前身),徐炳全也调任天目林学院党委副书记,开始了在学校从事长达25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经历。

  徐炳全刚到天目林学院时,学校总共只有林学、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等几个专业,再加上温州林学院的林化、林工和林学三个专业,在校生总数只有400多人。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1960年,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和浙江农林学院,共同组成了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浙江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实行独立办学。对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徐炳全记忆十分深刻:“当时我是学院的副书记,教育部本来准备把林学院撤掉的,可是我们都不同意。我和耿启明(学校第一任党委书记)书记一起向上级要求,我们认为那么多房子、那么多学生,学校撤销后都难以解决。最终,上级同意学校继续办下去,我也留在学校继续工作。”

  在坚持办学的过程中,徐炳全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多次遭遇不公。当时,因从事地下党电台工作的经历,他被走资派污蔑为“顽资派”、“叛徒”、“特嫌”,并被关进了“牛棚”,被挂牌、游街、批斗、拷打、罚跪、抄家,有一次被关进“暗室”长达8个月……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徐炳全遭受了一系列残酷的迫害,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上,都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和折磨。1972年,徐炳全重新恢复工作后,对党组织始终毫无怨言,而且继续保持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力量。此时,学校已经更名为浙江林学院,并再一次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成为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

  1978年,浙江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徐炳全也被任命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党委书记,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后,他继续担任浙江林学院党委书记,直到1984年因年龄问题离休。

  当谈到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与他的年龄相同时,徐炳全十分激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不容易啊。”徐炳全说,“当年和我一起参军的,一共有5个人。1人因受不了苦离开部队;1人在战争中去世,成了烈士;另外2人和我一样,参加了解放战争,并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参与祖国建设。现在他们都已去世了,就我一个人还活着。”

  他多次提醒年轻人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谈起当年自己从军的经历,已经恍然如隔世:“我年轻的时候,日本人占领了中国,街头看到日本人都要鞠躬,不鞠躬就给我们一巴掌,所以我加入新四军就是想把日本人赶出中国”。

  徐炳全勉励大学生们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现在大学生学习条件比他那个时候不知要好多少倍。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以后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