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就像古时的书生,清秀,又有些淡淡的忧郁
胡波就像古时的书生,清秀,又有些淡淡的忧郁,虽然身高189cm,但他给人的感觉并不威猛,皮肤白皙,笑起来一排白牙整整齐齐。胡波很纯粹,不屑世俗的部分,但有时这会给人一种感觉,他的思路里只有他自己,和其他人、这个世界没关系 (《新京报》、邵青评)。
胡波的文字散发出一股迷人和离奇的气息 。在写小说《牛蛙》时,可以看到他的文学语言相对粗糙一点;到写《大裂》时,他的语言质感有一个很高的变化,从技巧、个人风格的层面来看,他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语言或意象的提炼,整个的表达度也都非常成熟 。
在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中,胡波以极大的同情心追踪角色所遭遇的冷漠、忽视、拒绝和暴力,似乎这几个角色是他自我的几个分身,用电影对环境进行悲观的盘点 (Teresa Vena评)。
胡波的文字语言非常流畅,并提供了一种“浸入式的体验”。他是一个很温和的人,话不大多,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很有趣、奇怪的幽默感。他很有礼貌,个性很善良,有时候单纯、天真,对世界有一种小孩子似的纯真的信仰,但这和他的写作特质竟如此不同和矛盾。胡波的故事主角总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郁郁不得志的小人物,是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一望无际的绝望,颓丧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他和普通人是反着来的,把恶意或者黑暗的一面放在作品里,生活里的他却是温和、害羞、甚至阳光的一个形象。胡波是一个在小说里面很坦诚的人,他对自己的剖析或者袒露到了一种相当勇敢的地步,这种坦诚和勇敢,是大多数人都不具备的。胡波喜欢在他的作品中直陈观点,按照文学创作传统,这似乎不算是一种高级的写法,但其出色之处却在于,他能说服读者,让他们喜欢听他说这些很丧的话,能揭示出一些不坦诚、不勇敢之人无法看到和抵达的黑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