夀祖頤宗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05221788
本馆由[ 13*******84 ]创建于2016年03月29日

孝穆毓德教授楚文公手泐--自序

发布时间:2017-12-20 14:20:42      发布人: 13*******84

我出生於一九二零年。祖父一生講學,父親及叔父務農業兼營生意。家庭生活逐年走上小康。十一歲跟祖父就讀于鄰村湖東私塾學堂。十四歲回村。祖父考慮我讀書環境的需要,年老了仍集幾位親朋的子弟,跟我在家讀書。我從十一歲至十六歲,這六年祖父教過我的書,全部都是舊文學。主要有《幼學瓊林》、《左傳》、部分古文、古詩,孔子著的《論語》、《先進》,孟子著的《上孟》、《中孟》、《下孟》,曾子著的《大學》,子思著的《中庸》,這些統稱四書。最後讀過《詩經》、《易經》。當時只是一般學習,一般理解,沒有深刻具體分析;加之記憶力差,後來又是荒廢,無繼續研究。時間久了,具體內容都忘記了。總之六年學習的是舊的東西,卻為我建立牢固的文化知識基礎。提高我理解能力,提高我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我文化知識水準;更重要是幫助我吸取有益的精華,做一生思想品德的修養,日常行動的指標。

一九三六年我十七歲,農曆正月就學於棉城保元小學,剛走上正式學校。是學期適遇全縣小學五、六年級舉行教藝統考競賽。我各科成績平均分八十八分,榮獲全縣五年級第一名。(冠軍)這是人生歷程一件喜事。一九三七年小學畢業後,升學於潮陽東山蕳易師範學校。一九四一年潮陽棉城、海門淪陷,輟學回家。日本侵略軍肆虐古埕、浦東、湖西一帶村莊,我家罹其害,屋宇兩次被焚,家業被毀。一九四二年我任教于潮陽夏東浦學校,中途因足生疾輟教回家治療。這一年父親、叔父相繼逝世。翌年春,我與三叔、諸弟協力修建被日軍焚毀的大園屋宇。八月祖父逝世。以後在家耐心治療足疾。一九四六年足疾基本療愈。

足疾愈,從事教育工作。一九四七年八月任教棉城平東小學,一九四八年、一九四九年任教鳳崗小學。一九五零年就任小南塘鹽工子弟小學校長。一九五零年八月任教井都古埕小學。此後在井都古埕、湖西、古鳳、浦東、隴尾等學校,歷任教師、教導主任、校長等職,一連三十多年,其中任校長十五年。一九八零年退休。

我退休已十七年了。回顧一生歷程有幾點體會。

(一)、學習再學習是我成就的關鍵。祖父敦敦教導,為我打好道德品質,文化知識的牢固基礎。這基礎使我能應付客觀事物的變化,順利度過曲折困難的關頭。我遵循“開券有益”的古訓,不斷學習,認識社會的進步,改造自己,隨社會前進而前進。“活到老學到老”這至理名言我時時記住,在行動中不斷總結。

(二)、講究養生道,促進身體健康,這是根本大事。經風雨,戰惡浪,需要壯健身體。立業成就,需要壯健身體。身體不健康,什麼都是幻想、空想。縱然得意,也是曇花一現。我掌握這道理。鍥而不捨,牢牢記住,把講究養生擺在第一位。生活起居、飲食、睡眠、嗜好、性欲、情感、精神,保持正常,有協調,有節制,常樂觀。處順境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戒奢戒逸。處逆境開懷樂觀,事事從寬,泰然處之。此乃養生要訣。

(三)、人不能離群而居,必須擇友而交。交正直友人,交有信用友人,交博學友人。見不善的人疏之,遠之,有的要杜絕之。待人接物要和藹,要有禮貌。善於團結人,但是正與邪,善與惡,要有嚴格的區別,絲毫不能模糊,喪失警惕,防範于未然,警惕陷入深淵。對人要講信義,與人為善,幫窮扶弱。言必信,行必果,隱惡而揚善,切記盛氣淩人。待人要和,勵己要恕,謙虛謹慎,福祚自納。

(四)、艱苦奮鬥,勤儉樸素,是修身治家的要道。順境逆境都要掌握這原則。奢華滛佚,好逸惡勞,是敗家毀身的來源。任何時候,都要警惕這些惡習的侵蝕。兢兢業業,防範未然,萬事從寬,其福自厚。

(五)、人貴有志。事業寓於志,有志竟成。人貴有進取心。進取心;是發展事業的動力。人貴有奮勇精神。奮勇精神,是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保證。志氣、進取心、奮勇精神,三者互相聯繫的統一體。凝聚在一起,是謀求進步,謀求發展的精神支柱。

(六)、孝道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美德。真心實意盡孝道,是人子應有的道德品質。孝可以感動天地,感動鬼神。這微妙的道理,平凡人不能理解。真正的孝子,做事要取得父母的歡心,這叫做養心養志。古老梨子戲彩娛親,孝道就在其中。我老祖父敦敦教誨,為我們樹立孝道的家風。我能遵循祖父家訓,盡心盡力服侍祖父母、父母,頤養親心。對後輩我也盡了應盡的培養教育責任。希望後代兒孫,正確地自覺地考慮孝順問題。

我一生是在曲折崎嶇的道路上前進的 。甘苦備嘗,毀譽兼至,三十多年的粉筆生涯,勤勤懇懇,殫精竭力,為教好人家兒女,辦好人民教育事業,奮鬥一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撫心自問,泰然自安,自奉儉約,莫沾奢華,坦率待人,胸無城府,未敢為非。靈魂深處,自省自律,去邪念,立善念,加強學習,自我改造。後半生思想領域,不斷修養,不斷鍛煉。雖取得社會好評,但兩袖清風,惟遺留這些精神財富。後代兒孫誰真正掌握這些精神財富,徹底付諸實踐,誰就勝利,誰就福壽雙享。我年已七十七,夫複何求。以此陶冶自己,以此終我餘年。

希望後代子孫,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承先人艱苦奮鬥,勤儉忠厚,謙虛謹慎,認真培養接班人的家風家訓。認真嚴肅,學習汲取我一生六點體會;啟後輩遵守家風家訓,長幼有序,奮發圖強,代代相傳,向繁榮昌盛的光明大道勝利前進。自序以示後代子孫。

 

吳業寶號壽頤   自序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