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电报催生“中国第一展”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亟须外汇来购买物资。而身为外贸部驻广州特派员的严亦峻,也有了举办全国性外贸展会的想法。
同年6月中旬,在获得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的赞成后,严老以特派员的身份用电报的形式向外贸部请示,建议在广州举办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电报受到外贸部领导的重视。随后,电报送周总理批阅。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名义主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这便是广交会的前身。此后,严老又建议外贸部每年在广州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最后得到批准。
1957年4月,首届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以后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行,至今50年不变。而严老也曾担任首届广交会秘书长,并接连担任第2—19届广交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因在广交会筹办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严亦峻被称为广交会开山鼻祖。而此后几十年,他一直从事广交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就是1985年离休后,他也对广交会痴情不改。
今年10月15日,广交会将迎来百届盛典,有关部门已经邀请严亦峻出席庆祝大典,可惜严老未能等到这一天。
与贸易工作结缘40年广交会的创办,为何是严老来推动?用严老自己的话来说,广交会能出世,得益于中央和省的支持,同时也得益于自己的大胆、创新。严老家人说,“他搞了一辈子外贸,独特的经历让他成为创始人。”严老大女儿严文玲回忆说,“家父从小喜读书,高中便在太原市著名的成成中学就读,随后,又考上山西一家大学的法学院。1936年入党,1946年便在革命根据地中开展贸易工作。当时就是跟蒋阎统治区周旋,搞贸易,设法用老区的土特产品换取根据地短缺的药品、食盐、布匹等物资。1949年,父亲调到武汉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办公室主任,从事贸易工作,1953年初任中央对外贸易部驻中南特派员。1955年再度南下,任中央对外贸易部驻广州特派员,1956年开始兼任广东省外贸局局长。1966年“文革”开始,父亲受到冲击,被迫扫地洗厕所作检查,但1969年便恢复工作,直到1985年离休。可以说父亲搞了一辈子外贸,他提议搞全国性展会,是多年外贸工作积累的经验和眼界。其实,父亲的建议不仅仅突破在‘全国性’这个点上,他还首次提出由各外贸总公司按系统组织展品陈列,统一对外谈判和成交,这在现在看很平常,当时却也是突破。”广交会是一生心血所系严文玲还回忆说,广交会创办初期,时间紧,困难多,工作压力很大。“父亲绝对是工作狂,一周工作七天,从不休息,节假日也是如此。记得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带手下的年轻人来家里开会,他们都疲劳地打瞌睡,父亲却精神十足。会展前期,父亲更是经常彻夜不眠,半夜三更还在检查布展情况,不敢有丝毫懈怠。因此就是93岁高龄,要他回忆广交会的情况,依然非常清晰。”严亦峻生前也表示,广交会是他一生的心血所系,能促进交易会的举行是他一辈子的标志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