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870
本馆由[ n6k70d ]创建于2010年01月22日

朱自清先生缘何字佩弦

发布时间:2012-10-25 09:25:42      发布人: 天使在人间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脍炙人口,是语文教材的常客。开讲前,老师总不忘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那么,朱先生为什么字“佩弦”呢?
  原来,古人喜欢佩戴各种装饰品,《楚辞》里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描写。除了美化生活寄托情怀,有的饰物还能针对人的性格弱点起到警醒作用,套用时尚的话,也算是励志吧。春秋时晋国大夫赵简子有个家臣叫董安于,是个慢性子,就在身上佩上弓弦。弓弦常处于绷紧的状态,董安于以此告诫自己要“敏于行”。相反,战国时魏国的西门豹是个急性子,就在身上佩上熟牛皮——韦,以提醒自己沉住气。因为熟牛皮柔韧而不易断。西门豹治邺,不急不躁,智斗地方官吏和巫婆,破除了迫害少女、搜括钱财、为河伯娶妇的陋习。至邺镇还有投巫处等遗迹。看来佩韦确实起到了“制怒”的作用。故《韩非子·观行》总结道:“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随着服饰文化的发展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后人已不复在身上佩弦佩韦了,于是便将其用作名字以自励。明朝时,魏忠贤的爪牙到苏州捕捉东林党人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抗议。事后,五位市民领袖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当地人把他们合葬于虎丘山旁,复社成员张溥写了《五人墓碑记》记述此事,其中第一人便姓颜名佩韦。既名“佩韦”,理应“自缓”,不要冒进,但为了正义事业,该出手时,他还是挺身而出了。同样,朱自清先生的性格沉稳平和,取字“佩弦”同样是警醒自己不得松懈。果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朱先生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才有了“一身重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义举。
说到底,“佩韦”也好,“佩弦”也罢,表面上涉及的只是一个人性格的表层,其实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式则主要受其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的制约,而佩饰有时恰恰反映了这些内在精神。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