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5866
本馆由[ rr99gj3 ]创建于2010年01月10日

田世烈为沈从文墓地选址在沱江畔的听涛山,距古城东门约三里路

发布时间:2014-01-04 21:10:06      发布人: rr99gj3
 沈龙朱说:1992年,县里已经买下一块地方来了,希望我们家里头有人能去看一看,妈妈还在,妈妈去不了。妈妈说,看看嘛,我以后再去吧。她的意思是送骨灰回去的时候她再去。这样,我就先去看了一次,那是第一次回凤凰,好极了。

  田世烈为沈从文墓地选址在沱江畔的听涛山,距古城东门约三里路。这块地原来是田兴恕修建的“杜母园”遗址。1911年,黎元洪曾刻“兴废周知”四字于此。田世烈记得:“1992年1月2日,龙朱冒着严寒从北京来到了凤凰……一个劲地问花了多少钱……”

  沈龙朱在凤凰共停留了7天,除掉两天去参观凤凰的名胜黄丝桥古城和齐梁洞外,他5次只身去到墓地,带着米尺详尽地测绘了一个墓地平面图,回京后好向家里详细地介绍,把事情弄准确一点。他这种细致认真的工作精神,很令田世烈感动。安葬沈从文,选择了一块不规则的高一米九的天然五色石,沈龙朱说:“选那块地方,搬那块石头过来,都是田世烈做的。”然后,由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刘焕章,带着当地石匠唐友权师博加工而成。

  石头正面是沈从文自己的话: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石头背面是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撰写的: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田世烈以政府的名义,在距离沈从文墓地有一点距离的山下,立了一块碑,讲述墓地的缘起。碑文说:先生一生中,著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我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先生从凤凰走向世界文坛,为家乡为民族争得了荣誉。

  家乡人民非常崇敬他,县委、县政府与其家属商议,决定将先生骨灰安葬在“听涛”山下。沈家主动自理安葬费。

  杜田村“听涛”山距离县城中心一公里半,远则积山万丈,争气负高,含霞饮景,参差岱雄:近则圭壁联植,环美幽丽,沱水通脉,清莹秀澈,岩泽气通,如珠走镜,似仙境也!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宁、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

  1992年,沈从文去世四年后,他的骨灰回到了故乡,一半撒入沱江,一半埋在山上。亲历了这一切的田世烈描述道:5月9日夜,小县城下了一场小雨,10日清晨雨过放晴,使这小城的石板路分外显得光洁可爱。沈从文先生的儿子虎雏捧着骨灰盒,孙女沈红拿着一束鲜花,儿媳张之佩搀扶着沈夫人张兆和老人的手,一道护送沈从文的骨灰回到中营街24号沈从文旧居,他们在挂着沈从文素描,安放着沈从文汉白玉半身雕像的堂屋中默哀。沈红轻轻说了一声“爷爷回家了”。沈先生的亲属把沈老的一捧骨灰、一捧鲜花放进他生前魂牵梦绕的故土,融进了家乡的青山绿水……在最后一捧泥土覆盖完毕,沈老夫人、虎雏、之佩、沈红及王亚蓉再也抑制不住一路上克制已久的悲伤,失声哭了。他们去采来沈从文生前喜爱的“虎耳草”,后来大家都去采了来,小心翼翼地把它栽在墓碑的周围……在这里没有任何俗气的花圈,没有回肠荡气的哀乐,没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只有一朵朵顺手采来的山花,一束束随地折取的小草和大自然发出的天籁之声,倾诉着人们的无限哀思。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