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尹小又行文、孙女尹棠红回忆尹保仁
发布时间:2011-10-28 08:12:28
发布人:
jackson
我父亲尹保仁于一九一五年出生在湖南省茶陵县火田乡腰背村佃农家庭。一九二九年元月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8月27日军衔鉴定表)。一九三一年进红军学校学习,同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三年从红军学校毕业,任红军第一师师部机枪连连长。一九三五年任六军团教导团三营营长。一九三六年任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参谋长、团长,(详细事迹见86年6月3日《新疆日报》)一九三六年七月五日,成立了红二方面军,我父亲尹保仁21岁任六军团十八师参谋长(《王震传》313页等书)。一九三八年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长,三八年三月十三日旅部决定撤消我父亲团参谋长职务。(见《王恩茂日记》)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二年,我父亲分别担任过参谋、学员、教员。(事委容后续)一九四三年至四四年,我父亲再次升任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参谋长。四四年至四五年间我父亲被任命为南下支队二大队参谋长,湖南抗日救国军二支队参谋长。一九四六年我父亲先后担任了七一八团副团长、代团长、团长。(《三五九旅抗日战争史》)一九四八年任三五九旅参谋长,一九四九年任二军五师参谋长,二军工兵一团团长,一九五一年任新疆军区工兵二团团长,一九五三年任西北军区工程兵处主任。一九五五年评军衔时,在《国衔军字第241号军衔评定表》右上侧“上级党委意见”里,党组织对我父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军衔可以评为大校。”而实际上我父亲最后只评为了上校。这不知是“县官不如现管”还是其它,总之这也是全国军衔评定史上的一个景点吧!但愿是唯一景点,值得欣慰和感谢的也在军衔评定表左上侧《尹保仁同志军衔鉴定的补充和修改》中充分体现了。 我父亲九次负伤,身上伤痕累累。他八六年在新疆去世时,肺部的弹片仍未取出,是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见1951年3月21日干部简历表、残废证) 但就是这个有着严重伤残的军人在任工兵一团、二团团长的几年间,在中国的西北大地,带领数千人的工兵大军,为解放战争、为祖国建设逢山开路、逢水架桥。其中先后架起了渭河、洮河、黄河便桥、玛纳斯河大桥,修筑乌库公路,修建七一纺织厂、军直合作总社大楼、新疆民族学院等。我父亲身先士卒,与工兵们同吃同住,他带头跳进零下十多度寒冷的玛纳斯河水中修筑桥墩。听说玛纳斯河大桥上的石碑上第一个就刻下了我父亲尹保仁的名字。父亲他无数次地完成了上级交赋的任何艰巨任务,为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他去世后,感谢党和政府给了他较高的荣誉,按省军级待遇,贺劲南著《跟随王震长征》一书中着重地写了他的一些战斗历程,特别是精装本《王震传》中有四处中写了他。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日解放军报也刊载了一篇关于周总理和我父亲一段经历的文章,这一切都是让我们后人记得他、怀念他、学习他众多优秀地方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