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元勋吴兆麟
1898年,十七岁的吴兆麟投湖北武昌,到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注2)当兵,操练之余,他便发奋自学,尤其喜欢研读孙武兵法。1899年考入陆军工程营随营学堂,在将校讲习所肄业,任工程营第四队队长。1900年又任哨官、左队队官,本年考入工程营专科学校,学校以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为基础,除了学军事以外也向学生灌输新的科学知识,这种学习打开了吴兆麟的眼界,他开始关心国家大事。1900年7月,唐才常由日本回到湖北,组织自立军的武装暴动,8月失败后被害,这件事在武汉军学界进步人士中引起很大震动,吴兆麟亦很佩服唐的才识勇气,为他惋惜和慨叹。 wO{5Hk>;S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春,湖北军学界有志者秘密组织了日知会,借以集合同志宣传革命,吴兆麟加入日知会,任干事及工程营代表,吴兆麟逐渐形成了“以湖北为根据地,竭力联络扬子江上下游各省同志,待时机一到,则由湖北首义,然后北进,以北京为作战目标”(注3)的战略思想,并得到当时的日知会同志的赞同。1906年春,吴兆麟以最优等从工程营专科学校毕业,以第一名考入河北参谋学堂,在学堂里,吴兆麟被认为是一个聪颖好学,执勤罔懈的学生,“名列前茅,提充领班”(注4),提高军事技能的同时,学习西方文化知识。9月参加了河南彰德秋操。1906年12月萍、浏、醴三地同时发动起义失败,日知会也受到牵连,遭到严重破坏,刘静庵、尹子蘅、张难先等先后被捕,吴兆麟一度表现消沉。1908年9月吴兆麟参加安徽太湖秋操,并手编各秋操纪事,还编着了《战术实施》、《参谋旅行》等兵术书籍,受以校方嘉赏,并印发各军传阅,“阅者奉为圭臬”,吴兆麟以丰富的军事修养受到士兵尊敬,威信较高。 uX _p/]5
1909年,吴兆麟以最优等生毕业,仍回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营任左队队官原职,“深虑时局阽危,遂不以目前利禄为怀”(注5),常在军中鼓吹革命,这使他受到上级的猜疑,同时却得到士兵中革命同志的敬佩。 }2&E\y OB
1911年10月9日,由于湖北总督瑞澄凶残捕杀新军的革命党人,没收了士兵的子弹,严密监视军营,并扬言已查获军内革命党人的名单,要按名拿办。10日总督瑞瀓杀害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三人,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人自危,感到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决定立即起义。10月10日晚7时,熊秉坤率工程营第八营在武昌首起发难,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各营响应起义的队伍逐渐汇集到楚望台,约有二千多人,吴兆麟为当夜楚望台值日官,楚望台士兵响应起义时,他不明究竟,乘隙避开,被汪长林等发再现并带到义军集中地,各营代表们公举推吴兆麟为湖北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首先要求士兵们绝对服从命令,要求起义军“严守纪律,服从命令,违者必绳以军法”,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处境,并提出应急军事措施(注6),以占领督署及武昌城为目的进行了战略部署,兵分三路攻打清湖广督署,第三次进攻十,吴兆麟派人于督署附近纵火,果断命令所有大炮向火光之处射击,清督瑞澄见势不妙,即携家眷从后面围墙凿洞而逃,统制张彪逃到刘家庙。10月11日上午,革命军经过激战光复武昌,临时总指控吴兆麟发布命令,全力固守武昌,以防瑞澄派兵进袭。10月11日上午,在讨论成立湖北军政府的会议上,因为刘公、孙武、蒋翊武均不在武昌,吴兆麟建议推举协统黎元洪为湖北都督,得到与会者的赞同,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不肯负责,革命党遂成立谋略处以筹划决定军政策略,吴兆麟为谋略之一。10月12日,吴兆麟、蔡济民、李作栋等同往藩库铜币局、官钱局点验款目,计藩库实存银一百二十余万两,铜币局存银元七十余万元,银八十万两,铜钱四十万串,官钱局存铜钱二百万串,官票八百万张,库银二十万两,银元三十万元,总计存款四千万元。10月13日,黎元洪仍坚持不肯就任都督,革命党人十分气愤,蔡济民、张振武、陈磊等建议杀黎元洪改举吴兆麟为都督,吴不同意(注7),最终黎元洪就任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参长,吴任谋略处处长,在军队整编,发布文电,清理藩库现金诸方面多所献议。10月14日湖北军政府发出招募新军文告,吴兆麟将原工程八营及二十九标老兵组成四个敢死队,令方兴、马荣、徐广斌、程正瀛为队长、副队长,自任民军第一协统领。15日谋略处改为参谋部,杨开甲为部长,吴兆麟为副部长。16日汉口军事指挥何锡藩辞职,湖北军政府挽留并派吴兆麟过江会见何锡藩。 EXsf}r
10月中下旬,满清政府派兵南下企图扑灭辛亥革命,吴兆麟防守汉阳。10月28日黄兴到湖北,当天被举为民军总司令,督战汉口,30日黎元洪派吴兆麟、蔡济民渡江至汉口视察。11月1日汉口失守,吴兆麟及参谋部全体人员主张全力固守汉阳待援,黄兴和李书城指名要求吴兆麟任战时总司令部副参谋长,都督府即派吴率参谋数人赴汉阳协助黄兴布置防务,来往于前线和军政府之间,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并协调战时总司令部和军政府的关系。11月3日,有人欲以黄兴取代黎元洪任湖北都督,吴兆麟力持不可(注8),乃由黎元洪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11月27日汉阳失守,黄兴辞职去沪后,吴兆麟与继任护理总司令蒋翊武共筹武昌防守方略。11月30日,吴兆麟与代理总司令蒋翊武巡视防线时,发现黎元洪已逃出城,蒋翊武和吴兆麟派了三个军官,携带两人的手书前往葛店,敦请黎元洪回武昌以稳定军心,但黎元洪不肯回武昌,顾问孙发绪带着英国使节盘恩来到洪山司令部,与吴兆麟接洽,清军方面已表示停战三天,吴兆麟速刻都督印盖章,南北停战达成了协议,武昌形势转危为安。12月10日军政府在教育部会开会,举吴兆麟为战时总司令,12日吴兆麟调整武昌防区,加强武昌防务,他克尽职守,筹划北伐,为稳定武昌局势、坚守辛亥革命策源地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满清退兵,“鄂军藉以复振”。12月17日,黎元洪被举为大元帅,任命吴兆麟为鄂军参谋总长兼第五镇统制。12月底南北议和成立,吴兆麟任民军战时总司令兼大元帅府总参谋长,他又进行了组编北伐军的工作。 x M!+GQ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兼海陆军大元帅,吴兆麟任大元帅府参谋总长,7日任北伐第一军总司令官,13日吴兆麟任鄂军参谋总长,仍兼第五师师长,他坚持不参与革命军内部将领争权夺利。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民国政府北迁。9月黎元洪用了杜锡钧的离间计,将吴兆麟、窦秉钧等首义军官调往北京,9月19日北洋政府授吴兆麟为陆军中将,勋二位,又先后颁授大绶嘉禾章、文虎章,成为湖北将军团首要河代表人物,不久袁世凯强迫辛亥革命军人退役,夺取了他们的兵权。1913年1月23日特授以勋三位。7月12日,李烈钧在湖口举义讨袁,“二次革命”爆发,吴兆麟由黎元洪派驻段芝贵军中,任联络参谋,因受排挤,且不满于现状及袁世凯政府,又对革命党人丧失信心,不问政事,转而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 [sP "}"
1922年春夏之交,湖北樊口(属鄂城)一带遭水灾,梁子湖灌人万倾田畴,周围四县变成泽国,人民流离失所,吴兆麟被委任为樊口堵工总理,督修樊口大堤等水利工程。本年秋,吴兆麟被公举为“武昌辛亥首义同志会理事会”主席,吴兆麟以他的名义四处募捐,倡修武昌首义公园,使生活无出路的首义军人及残废军人得以在其中工作,维持生计。1923年2月13日,北京政府授吴兆麟为将军府将军,不久退出政治,致力于社会事业,曾任“王唐黄堤工督办”,兴办湖北水利,“晚年皈依佛法,茹素诵经,不轻出门” (注9)。1924年,樊口大堤全部竣工,鄂城、樊口一带不再有被江水灌入淹没之虞。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得知吴兆麟在武汉,乃诱以伪“和平救国军”总司令、伪湖北省政府首席参议高位,吴兆麟不为所动,日人无奈,将其软禁,吴兆麟面对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目睹沦陷之惨,心情悲愤难抑,精神痛苦,哮喘病加剧。 fevCw=q
1942年10月17日,吴兆麟在武昌怀忧病故,灵柩停放在吴家公祠。1943年7月,重庆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吴兆麟,追赠为陆军上将。1947年11月26日,国民政府明令公葬陆军上将吴兆麟,葬于武昌伏虎山卓刀泉。 ;,f=6pJlJ
吴兆麟果断冷静,号称“智多星”,对军事颇有研究,他是辛亥元勋、首义英雄,对武昌起义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持躬勤俭,克己奉公,革命成功后不问政治,功成身退,风节较高,晚年潜心佛法;吴兆麟著述较多,遗着有《太湖秋操纪实》、《战术实施》、《辛亥武昌革命工程第八营首义始未记》。 aOIB/,&;
#il%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