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将军的遗孀王玉玲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508499157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21年10月10日

张灵甫之子张道宇

发布时间:2021-10-10 10:23:42      发布人: Jackson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往事随风,情意难消。

一、素未谋面的父子

在上海长宁区某幢老式商住楼里有一间办公室,说是办公室,但看起来更像是一间历史资料收藏室。里面摆着很多上世纪的老照片、字画书籍等,还有很多抗战资料和一些名将传记。

其中办公桌上有一张照片,相片里的男人五官立体,剑眉星眸,仪表堂堂,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抗战名将张灵甫师长,而办公室的主任张道宇正是名将张灵甫之后。

张道宇的五官和照片上的张灵甫十分相像,就连身材也很相似。张道宇和父亲一样,都是1米8以上的大高个,整个人气宇轩昂,气质不凡,很有父亲当年的风采。

周围的人也都说张道宇和他的父亲很像,一些年事已高的父辈有时候还会恍惚认错。

张道宇的儿子张允泽是台湾的一名艺人,因为长相酷似祖父,还曾在电视剧《决战上高》里出演张灵甫一角。可见张灵甫一族基因有多强大,这也算是对逝去之人的弥补和安慰吧。


张道宇如今定居上海,经营进出口贸易,长年在两岸三地和国内外来回奔波。他表示希望能为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出一份力。

不过,和父亲如此相像的张道宇却从来没有见过父亲一面。在他没出生时,张灵甫就被国民政府派往前线参加解放战争。他出生仅仅两个月,父亲便战死沙场,和父亲一生素未谋面成了张道宇最大的遗憾。

张道宇12岁便被母亲接到美国定居,在美国读完了中学和大学。后来回国创业,一开始他的产业重心在台湾,后在母亲的鼓励下把产业迁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定居。

和张道宇一起在上海定居的还有他的母亲王玉龄女士,她是张灵甫第四任妻子,是张灵甫至今仍在世的唯一遗孀。说起王玉龄和张灵甫的往事,一半甜蜜一半唏嘘。


张灵甫遗孀王玉龄

二、战火纷飞下的父母爱情

1928年,投笔从戎的张灵甫从黄埔军校毕业,成为国民政府一员,踏上了北伐征程。

也就是这一年,安徽名门王氏家族诞生了一名女婴,她就是王玉龄。王玉龄家族背景显赫,其母亲的祖辈曾经官拜清朝兵部尚书和两江提督。王玉龄的父亲是民国军人,可惜在她5岁时便因病去世了。

因为战乱,王氏一族举家迁往湖南长沙。当时的王家话事人是王玉龄的二伯父,长年任湖南省禁烟督察处处长。王氏大当家身处要职,加上祖辈经商积累的财富,王家很快便成为长沙当地有名的望族。

后来抗战爆发,王玉龄随着家里长辈四处奔波逃难。王玉龄对敌军的入侵十分痛恨,还曾对母亲说要去参军打敌军。虽然最后因为年龄小等原因王玉龄没去当兵,但是可以看出她身上想要保家卫国的血性。

1945年抗战胜利,王玉龄随长辈回到长沙老家,这一年,她17岁。与此同时,42岁的张灵甫也来到了长沙。


事业上张灵甫是战功赫赫的将军,意气风发,不过他的婚姻经历却一波三折,辛酸曲折。这时有位张处长,他见张灵甫独身一人,便想给他说说媒。正巧这位处长和王玉龄二伯是好友,于是,落落大方,正当年华的王玉龄成了张处长说媒的最佳选择。

王玉龄初见张灵甫是在一家理发店。当时,王玉龄和家中几个姐妹相约去理发,她发现背后有一位穿着军装的男子在透过理发店镜子打量她,她内心很是不快,认为这位男子十分不讲礼貌,于是便拿眼瞪了该男子一眼。

这位男子便是张灵甫,当时他听说朋友给他介绍的姑娘在附近理发,便想着过来瞧瞧。没想到这次见面非但没有得到美人青睐,还惹来一记白眼。但张灵甫丝毫不介意,他认为这小姑娘有意思得很。


左:王玉龄

从那以后,张灵甫便经常拜访王家,对王玉龄展开了追求攻势。一开始王玉龄觉得这人这么热情直白定是个鲁莽之人,因此还经常躲避张灵甫。

后来,王玉龄慢慢了解到了张灵甫的抗战事迹,心里很是佩服,也不那么排斥张灵甫了。特别是王玉龄发现张灵甫并不是一介莽夫,相反他儒雅随和,博学多才。

经过相处,王玉龄对张灵甫慢慢动了感情,不顾母亲的反对答应了张灵甫的求婚。

当年17岁的王玉龄和42岁的张灵甫,一个是抗战英雄,一个是豪门千金,加上25岁的年龄差,让这桩婚事在当时十分轰动。

两人结婚后,便前往南京生活。在南京,王玉龄和张灵甫读书念诗,骑马郊游,度过了一段平静而快乐的时光。

晚年王玉龄回忆起南京生活,还是有着浓浓的怀念之情。只是这快乐太短暂了,结婚次年,张灵甫便奉命参加解放战争。平时两人只能靠着书信和电话往来。


王玉龄与张灵甫

1947年春天,怀有身孕的王玉龄抵不过相思之苦,前往前线看望丈夫。她没有想到,这居然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1947年3月9日,王玉龄平安诞下一名男婴——张道宇。她致电丈夫告知这个喜讯,张灵甫听后十分高兴,让妻子把儿子的照片寄给他。

王玉龄寄出相片后,满怀期待着有朝一日丈夫归来一家团聚,可最后她等到的却是丈夫的死讯。

后来王玉龄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感觉心如刀绞,说自己当时差点就成了神经病。


张灵甫年轻时照片

三、追忆似水流年

张灵甫牺牲时,王玉龄只有19岁,上有年迈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子。她强忍丧夫之痛,坚强挑起了全家的重担。

1948年王玉龄携母亲儿子随着国民政府前往台湾。屋漏偏逢连夜雨,王玉龄初到台湾时就被骗钱,倾家荡产。而由于时局混乱,作为遗孀的她每个月只能领到一些米和油,实在无法负担全家生活。

为了生存,王玉龄把年仅6岁的儿子和母亲托付给姨妈,只身前往美国,那年她24岁。王玉龄在美国一边攻读大学,一边工作,每天在纽约城内来回奔波。

多年后王玉龄说起这段往事,感慨只感觉到累,最大的愿望就是连续睡上一个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玉龄终于拿到毕业证书并找到工作,安定下来之后,她便把儿子和母亲接来美国一起生活。


王玉龄与儿子

在这期间王玉龄有很多倾慕者,但是她从未动心。时至今日,今年已是92岁高寿的王玉龄依旧孑然一身,对于这件事,王玉龄说人呀,就是怕比较。

这或许就是古人说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吧。虽然王玉龄和张灵甫的婚姻只有短短两年,但是这两年却让她心甘情愿付出一生去守候。斯人已矣,却斩不断密密情丝。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王玉龄对于亡夫的思念从没停止。张灵甫以前对朋友称赞王玉龄是个好老婆,自己若是去讨饭她也会帮着拿碗。这句话王玉龄记了一辈子,常常对着子孙后代念叨。

说起夫妻之间的甜言蜜语,王玉龄一直耿耿于怀自己在张灵甫活着的时候,没有说出对丈夫的爱和喜欢。人生就是这样,总以为时间还很多,而忽略了对亲人表达爱意,等到意外发生,已经来不及了。不要吝啬表达,毕竟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临呢?


王玉龄与家人合照

为了寻找张灵甫的埋葬地点,王玉龄和儿子张道宇多年来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只是事与愿违,提供消息的人大多是为了骗财,最后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2003年,王玉龄为亡夫在上海浦东玫瑰墓园安了一座衣冠冢,墓碑上刻着当年她送给张灵甫的诗:

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 凄凄往事怯重温。

儿子张道宇虽然没见过父亲,但父亲的事迹一直影响着他。他先后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许多当年的老兵,希望能为父亲写一本传记,还原父亲的真实形象。

不仅如此,他四处寻找74师的老兵,希望能妥善安排他们。还成立了关爱抗战老兵公益项目,致力帮助那些被遗忘的老兵。张灵甫若是在天有灵,知道儿子的作为,一定十分欣慰。

张灵甫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纪念他。普鲁斯特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无法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