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曦光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49293
本馆由[ vwmfew]创建于2010年02月09日

杨曦光生平

发布时间:2010-09-20 14:30:43      发布人: vwmfew

  杨曦光(1948年10月6日-2004年7月7日)又名杨小凯,红卫兵思想家、澳大利亚华裔经济学家,1969年因一年多前发表的文章《中国向何处去?》,以反革命罪被判刑10年。杨曦光1948年10月6日出生于吉林敦化。父母为中国共产党官员,1949年随军南下到湖南长沙——父亲杨第甫出任湘潭县长,1952年升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母亲陈素任湖南省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1952年升任湖南省总工会副主席,父母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因“右倾”屡受打击降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又被湖南省委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此时,杨曦光为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作为“黑崽子”不能参加官方支持的正统红卫兵,于是参加了反对湖南省委的造反派红卫兵组织。

  1967年2月4日,奉命“支左”军管的湖南省军区部队突然出动,取缔了该省最大的工人造反派组织“湘江风雷”,抓捕了上万人,杨曦光所在学生造反派组织当时还不是被取缔对象,但他出于打抱不平组织红卫兵“夺军权战斗队”,公开张贴大字报、撒传单,指责省军区镇压群众组织,“犯了方向路线错误”,结果被军队抓捕并关入市公安局看守所,监禁了两个月。出狱后,杨曦光写了一系列思想理论性文章,包括《关于建立毛泽东主义小组的建议》、《长沙知识青年考察报告》、《中国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调查报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等,并与一些没有参加官方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的造反派小组织筹组“湖南省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委员会”(简称“省无联”),于同年10月11日宣告成立。1967年1月6日,杨曦光完成长篇论文稿《中国向何处去?》,在“省无联”内部传阅征求意见。该文稿提出:文化大革命的目标应该是“推翻新的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彻底砸烂旧的国家机器,实现社会革命”,并由此“建立类似巴黎公社的没有官僚的新社会——‘中华人民公社’”,被认为矛头指向当时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68年1月24日,周恩来、康生、江青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接见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员,以及湖南省一些造反派组织代表,宣布取缔和镇压“省无联”,特别提到杨曦光及其《中国向何处去?》一文。1968年2月,闻讯逃亡到武汉的杨曦光被公安部门抓捕。他的父母也被作为其背后的“反革命黑手”受到株连追究,父亲被关进“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母亲不堪批斗羞辱悬梁自尽。1969年11月,杨曦光以反革命罪判刑十年。

  1978年初,杨曦光刑满释放,于1979年改用乳名“杨小凯”,进入湖南邵阳的省新华印刷二厂当校对工。1980年,杨小凯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1982年获计量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1983年,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判决:杨曦光的文章“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不具有反革命目的,不构成犯罪。椐此,原一审二审定性判处不当,均应予以撤消,对杨曦光宣告无罪。”

  同年,杨小凯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被澳洲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1993年当选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1994年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1995年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199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1998年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2000年1月成为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的首席教授。杨小凯由于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曾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杨小凯出国后的中英文专著包括:《牛鬼蛇神录──文革囚禁中的精灵》、《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经济学原理》等。

  1987至1994年间,在《演讲与口才》上发表论文9篇,曾应邀在中央电台和大石桥电台合办的主持人培训班上讲课。系中华演讲学会筹备会理事,市职工演讲协会副理事长。擅长旧体诗词,并有作品和论文在国内获奖,参加了《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的编写,是大型诗词集《诗言志》的编委,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市学会常务理事。参与组织地方联赛25次,在全国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多次,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副秘书长,《辽宁楹联报》副主编。曾在《中国楹联报》上发表理论文章8篇,是容量最大的联书《中国对联宝典》的编委,《古今奇联妙对鉴赏辞典》和《辽宁楹联工作大事记》副主编。多次担任营口市书法、硬书赛事评委。是省硬书研究会会员,在书法艺专和明大艺校教书法多年。在全国、省市刊物上发表新闻、教育、演讲、诗词、对联、历史、语言、修辞、心理、书法、谜语各科论文50余篇。1984年获市委市政府“五讲四美先进个人”称号。1988至1990年三次被市委宣传部评为职业道德先进个人,曾两度获营口市社科成果奖,1991年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人物。曾入编《中国自学人才荟萃》,1994年被评为市十名自学成才者之一,1996年被评为市旧体诗词十家之一,1998年被评为辽宁入中国楹联艺术家陈列馆11人之一。

  2004年7月7日,北京时间7时49分,一个传奇人物走完了他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他就是被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詹姆斯·布坎南赞誉为“当今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的杨小凯。在与晚期肺癌抗争了三年后,他生命的年轮永远在第56环上停止了生长。

  作为一个内地长大的华人学者,杨小凯被认为是“首位冲击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中国内地经济学家”。他挑战了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开创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的崭新学派,成为一代经济学宗师。

  20年来,一连串的轨迹,记录了杨小凯新的拼搏新的奋斗:

  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

  1982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助教、讲师;

  1983年,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1988年,被正式授于博士学位;

  1990年,被澳洲莫纳什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92年,出版专著《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一书;

  1993年,被澳洲社会科学院选为院士;

  1994年,出任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5年,出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1996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1997年,任美国《发展经济学评论》编辑;在中国出版《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一书;

  1998年,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98年,出版了令经济学界关注的《经济学原理》一书。

  2001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此后逐渐皈依基督教。

  2004年7月7日,辞世。

  由于其在经济学上的巨大成就,杨小凯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