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考取美国海军学院,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后经该州参议员推荐,考入美国西点军校。
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
1916年晋升为少校。
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创办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
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保送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
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毕业。
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29年,艾森豪威尔赴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
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
1935-1939年,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
1936年,艾森蒙威尔晋升为中校。
1939年年底回国,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
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
1941年3月,升任第9军参谋长。6月出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为准将。12月,艾森豪威尔被召回华盛顿,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升为少将。
1942年5月,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6月,他返回华盛顿提出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
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
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到北非,检阅了登陆美军,并于14日至26日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1943年6月至8月,指挥西西里战役。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组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
1944年6月至8月,组织“霸王”作战行动,指挥诺曼底战役。
1944年9月1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法国并从蒙哥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队的指挥权,组织指挥盟军攻占德国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
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48年退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
1950年,在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
1953年任美国第34届总统。
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
1956年获得连任。
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
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共产主义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四亿美元向中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
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附:20世纪50年代,针对“艾森豪威尔主义”,中国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时政漫画作品《艾森豪威尔主义》,《危险的货郎担》和《殖民主义者的新著-艾森豪威尔主义》等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态度与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