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和姜凤山的不解之缘
姜凤山与梅兰芳合作13年,“梅派艺术”能够饮誉海内外,应该说姜凤山功不可没。新中国建立初期,姜凤山作为专门为梅先生吊嗓子的琴师,帮助8年没有唱戏的梅兰芳吊嗓。最初,梅兰芳的嗓音沙哑并总提不上去。姜凤山便针对梅先生的嗓音条件动了不少的脑筋,他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吊嗓子方式,而且每次只调高一点但又不让梅兰芳事先知晓,避免他产生紧张情绪。只一年半左右,连梅兰芳自己也未感觉多么费心吃力,唱青衣、花旦的小嗓儿竟然神奇地顺利出来了,较之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不少圈内外的人士既为梅先生高兴又感到惊奇不已。
姜凤山认为,当前很多京剧的创新曲目留不住,唱腔七拐八拐,虽然迎来满堂叫好,却说不上好在哪里。“过去京剧为什么中外都爱听?因为一听就会。现在的新戏花腔多,戏曲爱好者不爱学。不爱学就没法普及、没法发展,就保留不了。观众也叫好,那是因为唱念做打综合到一块儿,美得不得了,给他叫好。”他指出,现在戏曲界有时出现“叫好主义”,观众一叫好,演员升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