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046
本馆由[ 楊樂樂 ]创建于2009年11月09日

梅兰芳和姜凤山的不解之缘

发布时间:2012-12-24 10:38:59      发布人: 一米阳光
艺术界都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把姜凤山http://www.waheaven.com/memorial/relist/949757759.html看作是他艺术上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生活当中的亲密挚友,姜凤山也说:“我和梅兰芳有不解之缘。他不拿我当外人,器重我,老和我商量:"我那腔行不行?"甚至怎么偷气换气我们都一起商量、一起互相研究唱腔,创新完了,还是梅派。”谈起梅派世家,姜凤山说,梅派唱腔,易学不易精。梅兰芳他的唱腔听着简单,一听就会,其实包含了很多。“梅兰芳善琢磨,什么情景,怎么发音,剧本什么词,音出来轻还是重,且琢磨呢!他这一辈子就善于琢磨。葆玖机灵,他会玩机器,什么录音机、电视机、刻录机,他自己刻盘,自己研究唱腔,比他爸爸聪明。”他特别提到梅兰芳先生对戏曲的改革是一点一滴的,小到一个水袖动作、一句唱腔的吐字气口,大到跌宕起伏的剧情、情节中人物间矛盾波澜的设置和人员出场顺序等,无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反复演练。

  姜凤山与梅兰芳合作13年,“梅派艺术”能够饮誉海内外,应该说姜凤山功不可没。新中国建立初期,姜凤山作为专门为梅先生吊嗓子的琴师,帮助8年没有唱戏的梅兰芳吊嗓。最初,梅兰芳的嗓音沙哑并总提不上去。姜凤山便针对梅先生的嗓音条件动了不少的脑筋,他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吊嗓子方式,而且每次只调高一点但又不让梅兰芳事先知晓,避免他产生紧张情绪。只一年半左右,连梅兰芳自己也未感觉多么费心吃力,唱青衣、花旦的小嗓儿竟然神奇地顺利出来了,较之从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不少圈内外的人士既为梅先生高兴又感到惊奇不已。

  姜凤山认为,当前很多京剧的创新曲目留不住,唱腔七拐八拐,虽然迎来满堂叫好,却说不上好在哪里。“过去京剧为什么中外都爱听?因为一听就会。现在的新戏花腔多,戏曲爱好者不爱学。不爱学就没法普及、没法发展,就保留不了。观众也叫好,那是因为唱念做打综合到一块儿,美得不得了,给他叫好。”他指出,现在戏曲界有时出现“叫好主义”,观众一叫好,演员升一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