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诚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63194771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0年11月13日

兰大以前有一个好传统

发布时间:2010-11-13 08:06:47      发布人: jackson
兰大以前有一个好传统(据说是老老年遗留下来的),就是教授上讲台给本科生上课。而兰大物理系又有一个传统:老师上课不带讲义、讲稿等等。一入学,给我们上5门普通物理(力学、电学、光学、热力学、原子物理)的是教普物最好的老师。


     葛墨林是北京人,与马中祺同班,为兰大物理系两大才子。马先生据说不在葛先生之下。大学毕业,马考到北京高能所胡宁老先生们下作研究生。而葛先生考入兰大段一士先生们下。段先生二次赴苏联是以工作的身份,并获得了苏联的博士学位。文革开始后,上了一半的马和葛都留到了兰大。二人口才极佳,科研能力也是一流。文革期间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的研究。文革一结束,恢复评定职称。葛墨林先生破格提升为副教授。而马先生只评定了个助教,一气之下,又考回胡宁先生门下当研究生。成为中国第一批博士之一。(据传说,马先生若是给评定上讲师,就不会离开兰大。可那时,只有50年代毕业的才给了讲师职称。)

     葛先生讲课思路特别清楚,物理概念交代的也清楚。口才又好。他给我们教授“电动力学”,也经常提及许多热门的场论研究课题。他于80年到美国杨振宁那里做访问学者(杨与段关系很好),得到杨的赏识。杨称葛是他“不是绝后的,也是空前的好学生”。葛先生的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杨-米尔常后来,在陈省身的邀请下,杨挂名于南开数学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在杨的邀请下,葛先生去了那里。这是后话。

     葛先生个子高,爱抽烟。而且是“斯大林”式的烟袋锅。他的烟瘾特别大。上课带一个黑色的人造革包,里面是烟叶和烟锅。上课特别准时,也不拖堂。计划的特别好。根本不看表,一个段落一完,只剩一点的粉笔头往旁边一扔,“下课1一个270度转身,刁着冒烟的烟袋锅开始往讲台下走。走到外面去吸烟。大家一直纳闷:他什么时候装的烟叶、点的烟锅?每周三次(学时为6),每次如此。课间休息完在外面吸最后一口烟,把烟锅在树上敲一下。憋着嘴走进大教室,把烟袋锅往包里一扔。随着一声“继续上课”,烟从嘴里冉冉上升!

     那时也没有什么好衣服,葛先生总是穿一件洗得发点白的兰迪卡上衣。人有点“水蛇腰”,因此总是前长后短。漏出后面的毛衣和腰带来。皮鞋好像从来没有擦过。头是理了个“锅盖头”,而且是不整齐。一看就知道不是在理发店理的。我们戏言是葛师母的手艺,后来却得到了葛夫人的肯定。一学期下来,也没有见她手艺的提高。还问我们她的手艺如何?以后,山人曾经上过葛先生的“量子电动力学”一课,好像葛夫人已经不再管理先生的头发了。

     葛先生的文章特别多,而且主要是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上。若是没有记错的话,葛先生应该是62岁了!不知道是否还在南开?

     祝先生身体健康!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