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献策 杨志泛:身处异乡 心系故土
杨志泛(1932-1989),原名杨芝法,城关镇东湖村人,祖籍天台县南山上杨村。1949年6月参军入伍,后调天台县人民武装部工作,驻南山片,兼任杜潭乡乡长。195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调温州军分区任团政治助理员。此后历任省军区政治部秘书与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南京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副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南京陆军学校副政治委员。后调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警备区政治委员。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9月晋升少将。1989年9月,患胰腺癌,病逝于上海。
杨志泛在少年时期,就读于回浦中学,解放前夕,接受了地下党的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在阁楼上刻印传单,宣传马列主义,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学校进步老师的支持。临海和平解放后,杨志泛说服父母,于1949年6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台州军分区工作。那时的临海,土匪猖獗,为了彻底消灭土匪,台州军分区配合地方民兵开展剿匪斗争,领导经常指派杨志泛等同志,奔赴土匪多的地方,调查匪情,及时向领导提供情报。他同部队的小分队一起,到农村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剿匪斗争。在剿匪战斗中,勇敢作战,立功受奖。后在天台人武部工作、兼任杜潭乡乡长时,白天领导贫苦农民减租减息,斗土豪,分田地,晚上组织民兵埋伏要道,截击土匪,英勇作战。“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斗争。
1971年11月,杨志泛从机关调到部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七九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担任领导职务后,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积极工作,重视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总想挤点时间回故乡看看,终因工作忙,未能实现。但他思乡之情日益深浓,工作之余常常翻阅《台州日报》,为家乡人民的成就所激动。每当碰到临海的亲友和师长,他总要问起家乡的情况。当他弟弟杨志富告诉他临海古城扩建,牛头山水库工程的进度,临海乡镇企业的发展,东湖村的巨变时,他都兴奋不已。1985年和1988年临海市的党政领导前去南京、上海找杨志泛商量家乡建设大计,他总是在百忙中挤出时间,组织人员参加座谈会,并带头发言,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杨志泛病重期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两次打电话到上海询问病情,指示医院全力抢救治疗,上海市党政军领导多次前往医院看望。杨志泛弥留之际,朱镕基、巴忠倓、叶公琦等领导前往医院探望。1989年9月28日,杨志泛逝世当天晚上,江泽民给杨志泛夫人发来唁电,表示悼念:“惊悉志泛同志病逝,不胜悲痛,特致哀悼,并望节哀,向你们全家致以衷心的慰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出席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