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八里庄22岁扬名 指挥若定全歼鬼子11人
1936年,15岁的徐芳春是山东临淄县徐家圈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给他娶了个比他大5岁的媳妇。一年前他刚刚小学毕业,由于家贫,没有继续读书。在祖母反对下,他想去印刷局当学徒的打算没能实现。
两年后,17岁的徐芳春在临淄北崖头村参加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编入第三支队十团二连一排一班,不久即任三班班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旅长许世友率队在乳山反击国民党51军,徐芳春参加了全部战斗并第一次负伤,战役结束后,他升任七连连长。
“这个人打仗很勇敢,从打鬼子开始,徐芳春参加了大大小小100多次战斗,负过4次伤,但每次都能活下来,现在想想真是个奇迹。”同为八路军渤海军区干部的徐芳春的老战友、原桂林陆军学校政委王亮还记得徐芳春在战斗中的传奇经历。
王亮说,徐芳春打过很许多漂亮仗,最痛快的当数“血战八里庄”。1943年,日军加紧了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盐窝是日军驻利津县的一个重要据点,由该县境内唯一一股日军和一个伪军中队驻守。那年6月,徐芳春在八路军清河军区垦区独立团十连任连长。独立团希望可寻机歼灭这股敌人。团首长令徐芳春带一个排前往靠近盐窝据点的陈庄、八里庄一带引诱敌人出动,在七里外的八里庄地区围歼之。
7月4日拂晓,徐芳春带十连进入伏击地点。团侦察队到八里庄村公所引诱敌人。中午时分,鬼子果然从盐窝据点出动了,一共11个鬼子和100多个伪军朝仅开了几枪的侦察队追了过来。遗憾的是侦察队走错了方向,原定三面夹击的计划落空,徐芳春同指导员王宵汉决定改伏击为野战。
晚年的徐芳春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这股敌人都是日军老兵,枪法好,战术动作好,行动很快,虽然只有11人,但有一挺机枪,弹药也很足。我军先后两次冲锋后,消灭了7个鬼子,但徐芳春左臂两次中弹。由王宵汉指挥战斗。再一次冲锋,鬼子只剩下4个人了,大家都没了子弹,两军拼上了刺刀。此战全歼日军小队长樊田以下11名鬼子,毙俘伪军30多人。十连一排长刘青山等五人牺牲,徐芳春和二排长孙有礼等7人负伤。经此一役,驻盐窝和陈庄的日、伪军立即离开据点,以后再也没来过。
“血战八里庄”让整个山东为之一震,是役让徐芳春扬名很快,徐芳春从连长、营长、副团长,升至团长。
此间他们所在的6纵17师20团,成为四野林彪最亲信的部队,在东北战场上逢艰必上,被誉为“攻坚老虎”,先后经历山海关保卫战、四平保卫战和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