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王-陈渠珍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43745067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2月01日

陈渠珍与湘西文人沈从文

发布时间:2012-02-01 21:51:56      发布人: 爱无止境
   沈从文成名后自己说过,1922年前的沈从文是流氓、土匪、痞子,甚至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两脚站立没有羽毛的动物。他不读书、看杀人、到野外撒野、打架、弄别人的船,父母根本就管不住。1917年9月家人将他送去当兵,已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之举。1922年,陈渠珍执掌湘西大权不久,二十岁的沈从文从川东被部队遣散回到保靖,被陈渠珍留在身边作书记,领中士军衔。陈渠珍在军中自律甚严,年近40也不讨姨太太(晚年却娶了几位姨太太,那是沈从文离开湘西以后的事了),每天天不亮即起床,平时极好读书,以曾国藩、王守仁自许,看书与治事时间几乎各占一半,往往读书至深夜还不睡觉。 军部会议室是一栋新房屋,孤零零建在一座山上。开会时,如机要秘书不在,就由沈从文担任记录。平时,会议室就由沈从文留住。军部会议室里放置了五个大楠木橱柜,柜里藏有百来幅自宋及明清绘画,几十件铜器古瓷,十来箱书籍,一大批碑帖,和一套《四部丛刊》。沈从文后来讲道,带了这么多书行军的长官实在罕见,更何况“每个日子治学的时间,似乎便同治事的时间相等”,“全不与我三年前所见的军队相像。一切都得那个精力饱满的统领官以身作则,掰画一切,调度一切,使各人能够在职务上尽力,不消沉也不堕落。”   当然,这个统领就是陈渠珍。军部书记的职务也比秘书处、参谋处书记要做的事多。一有急电或别的公文送来,即使是半夜,也必须立即起床,抄写回文。因此,沈从文不能随便离开会议室。无事可做时,沈从文只能以读书作消遣。 每当陈渠珍需要阅读某一书或抄录书中某一段时,就由沈从文预先准备好。于是,图书的分类编排、编号、旧画古董的登记,全由沈从文来做。由于登记涉及书画作者的人名、时代及其在当时的地位、铜瓷器物的名称、用途等等,这些都必须弄得清清楚楚。有时,他将那些宋至明清绘画一轴轴取出,挂到墙壁上,独自默默地欣赏,领会它们的妙处;有时翻阅《西清古鉴》、《薛氏彝器钟鼎款识》一类古籍,与那些铜器上的铭文作比较鉴别,估出它们的名称及价值;有时又去查阅《四库提要》,以弄清一部自己不熟悉的古籍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我在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份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所成的种种艺术,皆得到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   在这过程中,沈从文学到了许多知识。又由于必须经常替陈渠珍翻检抄录古籍,日积月累,沈从文将大部分古籍也看懂了。他的中国传统艺术根子,就是在这时扎下的。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被动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宽广而深切的变化。以至后来评说“沈从文的脚步,一直牵着陈渠珍的影子”,沈从文在这方面显示的才能获得了陈渠珍的赏识。他这段时期所接触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学、艺术,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文学创作的风貌;浸透在他创作中的古典文学修养、后半生从事文物研究必需的学识基础,乃至他对中国书法历史的透彻了解,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最初的源头。这时候进一步影响沈从文的人物,就是陈渠珍当年的老师,也是沈从文的三姨父聂仁德先生。聂仁德是个饱学之士,1893年与熊希龄进京会试,为同科贡士。后因丁忧,未能参加殿试。辛亥革命在凤凰成功那年,成为湘西民选第一任民政长。那年是从湖北监利县县长任上下来,路过保靖,稍事休息的。聂仁德50多岁,枣红色脸膛,浓眉,长髯,长袍马褂,一派斯文。他到达保靖后,立即被陈渠珍安排住到了风景宜人的狮子庵。狮子庵位于保靖著名的狮子洞口。临河一面石壁,形同狮面,石壁附近有“天开文运”四个斗大摩崖石刻大字。石壁上有一天然洞穴,张开如狮口,即为狮子洞。洞壁全是洁白如玉的钟乳石,一条天然小道通上一座石屋。清乾隆年间,邑令王倡建书屋三间于狮子洞前,虚掩着洞口。书屋前老树、修竹、古藤相互绞结缠夹,一派青郁气象。沈从文几乎每天都要过河到狮子庵去,听聂仁德谈“宋元哲学”,谈“大乘”、“因明”,谈“进化论”,好奇心驱使沈从文提出许多他不知道却又极想探究的问题。这一老一少,在这亘古长存的石洞前,面对千年长泻的河流,进行着没完没了的辩难,也就种下了沈从文要用一生精力去思辩、去解答、去证实的作业。于是他向陈渠珍提出离队北上求学(1935年),陈渠珍不但表示支持,还答应为此提供资助。沈老后来回忆:“我于是拿了他写给我的一个手谕,向军需处取了二十七块钱,连同他给我的一份勇气,就离开了保靖。”但是沈从文离开保靖后不久,陈渠珍因十万坪一役,陷入了政治、财政方面的困境,之后就没能实际资助沈从文了。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在沈从文的整个人生中得以铭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