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要到了,但愿我的文章,像一束粉红色搭配的美丽康乃馨,送给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祝她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更要把它献给我坚强的母亲!
母爱如水
母亲虽然已经68岁了,但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她虽然操劳了大半辈子,但现在她老人家仍然容光焕发、精神矍铄。这是她伟大、坚强的真实写照。
一
母亲在七岁时,就成了没娘的“小白菜”。那时,姥姥因为得了产后风,当时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早早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她和年仅四岁的舅舅;姥爷虽然怕姊妹俩受后娘的欺侮,终生再未娶,但却经常出门在外,无法照顾家,所以母亲早早就学会了做饭、洗衣、照顾弟弟……
在母亲18岁初中毕业的时候,经过大姨夫的介绍,认识了我的父亲。当时父亲是原临河县长胜乡(现已合并到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星光村的会计,比母亲大七岁。母亲原本想继续读书,可是姥爷不同意,还是执意让母亲嫁人,来减轻他的家庭重担。母亲最终嫁给了父亲。
就在二哥刚出生的时候,父亲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星光村调到了原临河县第一中学(现在的临河区一中)后勤处工作。因为当时交通条件所限,父亲在单位几乎每个月才回来三四次;爷爷腿脚行走不便,奶奶身体也不好,母亲用她柔软的臂膀,支撑起了这个困难的家。日子过得虽又苦又累,但母亲任劳任怨,用她的温情、体贴,照顾着二老,呵护着年幼的孩子们茁壮成长。
1972年,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组织上终于同意父亲从临河县一中调回长胜公社。这样,父亲离家近了些,每周可以骑自行车回家两三次和我们团聚了。
二
在我六岁那年夏天,为了让孩子们能就近上学,父亲从公社雇了一辆大卡车,搬着全家七口人,和全部家当,从星光一队搬到了长胜公社新建的干部家属房。爷爷奶奶不愿意离开农村的老屋子,他们只有父亲一个儿子,父亲母亲还得经常两头跑着:一方面抚育我们健康成长,一方面照顾爷爷奶奶。
为了养家糊口,母亲在我家东墙下开出半亩地来。每年春天,她亲自种上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亲自松土、浇水、施肥、锄草、搭架......
每次,当我们姊妹几个要帮助她时,她总是让我们回家读书,并告诉我们:你们现在是城市户口,已经没有土地了;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才是你们将来唯一的出路。母亲的话虽然简单朴实,但却胜过千言万语;就是在她的激励下,孩子们一直没有放松学习,直到今天。
每到夏天,我们都能吃上母亲亲自种的新鲜蔬菜。
为了让孩子们生活更好一点,父亲从公社办理好用地手续后,就雇人在那块地的南边,盖了一间5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的房子。经过简单的装修,请木工做了几个木头货架;到当地工商、税务部门登记和办理好营业执照后,雇车去临河批发市场批回烟酒糖茶等日用品,我家的小卖店就开张了。
因为父亲在公社里工作忙,小卖店的经营和管理全部由母亲来承担,我们只有在放学和节假日才能帮助母亲来经营。
孩子们经营小卖店,其实是赚不到钱的——店里所有食品,像麻花啦、饼干啦、新疆大沙枣......都是我们嘴边的零食。
尽管如此,母亲却并没有责怪我们,她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小卖店经营的红红火火。虽然一年下来结余不了多少钱,但省钱不少,母亲看到孩子们个个快乐成长,心里无比的欣慰。
这样的好日子一直持续了四年。
三
在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原来的长胜乡(后改名为隆胜镇)要修一条从乡里通往临河县的砂石路,要占用我家的小卖店和蔬菜地。为此,乡党委书记找父亲谈话:“这条公路可以解决农村农副产品卖难的问题,帮助农民致富达小康;你做为共产党员,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须让出你家东侧那片土地......”
父亲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我们都惊呆了!要知道,蔬菜地和小卖店都是通过父亲母亲辛辛苦苦经营和管理,才有今天的发展啊!母亲不同意公社的决定,我们也坚决拥护母亲,不同意公社拆我家的小卖店和占用蔬菜地。
父亲却告诉我们:我是共产党员,现在组织上要求我这样做,难道我能因为家属不同意,就不服从集体的利益,给共产党人脸上抹黑吗?可是,父亲也知道,如果没有小卖店和蔬菜地,仅凭他每月一百多元钱的工资,全家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当父亲把家里的困难告诉领导的时候,公社领导负责安排母亲到公社职工食堂工作。
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母亲同意了公社领导的安排。
如今,我从事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每次看到有些钉子户,为了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不考虑公共利益,导致许多公益项目无法推进时,总会想起那时父亲对我们说的话来: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是共产党人应该做的......
从此,每天放学回家,我和四弟都会跑到公社食堂,去找母亲。当时,大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都在城里读书,只有我和四弟需要母亲照顾,母亲就把食堂吃剩的馒头、炒菜给我们吃。
可是,时间长了,虽然领导没说什么,父亲却警告我和四弟,不许到食堂去找母亲。为此,父亲和母亲争吵了很长时间,父亲总怪她太溺爱孩子,母亲哭着说:“我从七岁就失去了母爱,现在我不能让我的一个孩子再像我那样,缺少母爱......”
干了不到两年时间,母亲不忍心看到我和四弟忍饥挨饿的可怜样,毅然辞去了食堂的工作。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伙食,母亲在家一边养猪,一边做起了卖粉皮的生意。至今,我还记得那时母亲做的粉皮的味道。
2000年,父亲不幸患上了肠腺癌。母亲又担负起了伺候父亲的重任。在父亲患病期间,经常辗转于临河、呼市、北京的各大医院,我们要去陪床,父亲总是说,我们不要耽误了工作,要求母亲全程陪同。她任劳任怨,几乎晚上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明显苍老了不少,但她依然为四弟的婚事操心。
尽管大医院给父亲做了三次手术,但还是没有挽留父亲的生命。2003年1月27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看着父亲的遗相,母亲却没有过度的悲伤,因为她已经看惯了父亲三年里伤口疼痛时,难以忍受的情形,现在父亲终于不用再受伤痛的折磨了......
如今,看着我们个个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逢人就夸她的孩子们如何孝老爱亲,每次听到她这样的夸奖,我更加感激母亲——敬爱的母亲,其实孩子们那样做都是应该的,比起您为了抚育我们长大成人和经营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如水搬的爱和艰辛,那点孝心太微不足道了......
作者:吉祥鸟 电话:18247826923
邮箱:2236859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