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惕——铁道游击队中走出的中将
郑惕,鲁南铁道大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最后一任政治委员。他192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县城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家乡沦陷后,他随父母逃亡,目睹了日寇四处烧杀抢掠的暴行,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1938年,不满15岁的郑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先后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十二支队、苏鲁支队等任民运员、宣传队教员、锄奸干事、特派员等,其间被推荐到山东岸堤抗日军政干校、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学习,接
受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于1939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秋,郑惕调任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五团干部便衣队副指导员,随队进人敌占区,开始了长达5年的敌后战斗生涯,并先后任鲁南军区第三武工队副队长兼峄县齐村区委书记、鲁南军区第一武工队队长。1944年郑惕在微山岛参观铁道游击纪念碑9月,郑惕担任鲁南铁道大队副政委,主要负责敌伪军的上层统战工作。这年冬天,驻沙沟东站的日本特务平野要求同铁道大队“谈判”。郑惕具体安排并直接参加了这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判。经过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反驳了平野提出的铁道大队不要再破坏铁路的乞求,使这个名牌日本特务理亏词穷,狼狈而归。
1945年6月,郑惕奉命代理政委。他和大队其他领导团结一致,积极开展迎接大反攻工作。9月下旬的一天,铁道大队接到命令,配合新四军十九旅解放伪军占据的沙沟镇。为牵制日军,不让他们增援沙沟伪军,郑惕孤身前往日军驻地姬庄,同日军联队长官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使沙沟的伪军陷入孤立而迅速被我新四军消灭。
此后,郑惕多次与日军谈判,规劝驻临城的日军铁道警备大队和铁甲列车大队向我铁道大队缴械投降。1945年11月31日,郑惕作为我方首席代表与日军代表小林在姬庄村的一户农家进行谈判。郑惕阐明谈判的宗旨,要日军立即就地放下武器,缴械投降。郑惕说道:“你们要信守自己的诺言,把全部武器交给我军,要对日军士兵的生命负责。这周围已经布置了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想要耍滑头,绝没有好下场!”
第二天,日本官兵按我军的要求排成方队,将武器送到我方指定的地点。这次沙沟受降,是鲁南地区一次规模最大的日军直接向我军缴械投降的行动。
1946年3月,鲁南铁路局成立,郑惕被任命为铁路局特派员兼总段长,后任鲁南军区保卫部科长、十六团政委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1948年12月调任徐州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之后又几经调动。1954年赴苏联学习边防专业,回国后任公安军边防处长。后又改任武装警察(公安)部队副参谋长,主管边防工作。
1973年6月,郑惕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副参谋长。1982年11月起,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员,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的“三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87年,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现住北京市。
郑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9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