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消防郑发根支队长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12426914
本馆由[ 厦门消防 ]创建于2013年01月16日

新华社:一种倒下叫站起

发布时间:2013-01-17 08:59:59      发布人: 厦门消防

  2012年11月19日,在连续坚守、圆满完成十八大消防安全保卫后,厦门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郑发根积劳成疾,引发脑溢血,倒在支队补退选暨部队第四季度安全管理工作分析会的会场。他清廉从警、一心为公的模范事迹在支队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
  1962年9月,郑发根出生在福建明溪的一个山村,1980年11月入伍,历任福州市消防支队战士、班长、教员、特勤中队副中队长,总队政治部干事、文化站站长,永安市消防大队大队长,福州市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总队司令部警务处处长,2004年3月任总队司令部副参谋长,2005年9月任莆田市消防支队支队长, 2011年任厦门市消防支队支队长。32年的红门生涯,郑发根书写了无悔的人生壮丽诗篇。

  最后的文字:唯有铁腕除患才能保平安
  作为支队长,在很多人眼里,他手握权力,炙手可热。但是郑发根却不这样看,在他的眼里,用权必为公,这一点,他从不动摇。
  “整改火灾隐患必须动真的,来实的,不能有丝毫手软”。在他的带领下,厦门市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清剿火患”战役打响以来,他认真分析厦门市消防安全现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使消防工作上升到政府高度。市政府成立了“清剿火患”联合指挥部,逐级逐部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将战役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通过政府部门联合检查、警种联动执法、专项突击行动等手段,采取停产停业、舆论曝光、挂牌督办等硬性措施,彻底消除了一批多年悬而未决的火灾隐患。
  监督执法,郑发根非常讲原则,人情、好处都左右不了他。2012年5月,一个私营业主投资1亿元建夜总会,手续不全,消防验收不合国家规范,不能开业。业主急于见利,想边启用边整改,便鼓动片区街道和参股的退休干部千方百计找关系说情,搞得负责验收的工程技术人员人员压力很大。郑发根知道后亲自到现场察看,不但坚决支持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还对业主未经消防设计审核擅自施工和施工企业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施工标准的行为做出了处罚。支队高级工程师任彤说,支队长对这个项目的处理给工程技术人员鼓足了信心,也树立了榜样。
  在他任职厦门市消防支队支队长的两年间,厦门消防年均办理消防行政执法案件1250起,消防行政执法数量为历年最高,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郑发根支队长病倒前签发的最后一个文件,是一份群众的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信件,他在这份来信上批示要求辖区大队立即派员核查,并强调“唯有铁腕除患才能保平安”。
  寥寥数语,掷地有声,却成为郑发根支队长最后的文字。

  最后的走访: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目标
  2011年到厦门消防支队任职以来,针对厦门市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多、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要求高的特点,郑发根要求支队改善消防服务。为减少审批环节,方便建设单位和业主,他主动提出将原有的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充分授权给具体分管领导,自己不再签批。他研究制定的改革措施,将消防行政许可审批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8个工作日完成,将其中涉及到民生的厦门保障性住房和加油加气站的消防行政许可审批缩短到2个工作日完成,使厦门的消防服务出现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2012年5月,厦门市政务中心投入使用,所有政府职能部门进驻,行政审批一条龙办公。厦门消防积极响应,带头进驻,实现了业务受理、工程审核、工程验收“一体化办公”。同时,他抓住契机,对消防服务进行“提速增效”,多次组织审核科工作人员研究探讨,大力推行“马上就办”,实现所有消防行政审批业务时限提速60%。
  服务社会,郑发根总是事必躬亲,从不懈怠。在他的倡导下,消防支队成立了消防设计审核、竣工消防验收、消防安全管理、消防法规咨询4支服务队,对关系民生、重点工程项目,郑发根一定要亲自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厦门支队工程审核科林科长回忆:2012年8月11日,厦门闽南艺术剧院在建设中遇到不少消防技术难题,他带领监督人员走进企业,面对面和建设单位座谈,把群众的意见逐条记下。回到支队后,他召集技术专家,对消防难题逐一把脉问诊,帮助建设单位祛除了“病根”。
  孰料,这次走访,竟成为他最后的足迹。

  最后的身影:他背起空气呼吸器冲进火场
  蹈火而歌一路行,当兵入伍以来,郑发根参加过的灭火救援战斗不计其数,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紧急关头,他都冲锋在前,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即使已经身为支队长,他依然本色依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10年以来,厦门市年均发生火灾450起,只要是出动两个中队以上的火警,郑发根一定要亲自赶到火场组织指挥,面对危险复杂的火灾现场,他总是身先士卒,为官兵做表率。在2011年10月的厦门前埔制药厂火灾和2012年11月厦门太古飞机维修公司维修车间火灾战斗中,他在火场内部存有化学危险品、现场高度危险的情况下,他科学指挥,合力运用战术,成功化解了险情。特勤一中队中队长黄金殿说,做为支队里最高级别的军事首长,郑支的指挥是在最危险的前沿,官兵没有一个人不佩服。
  时间定格在2012年11月18日,这是郑发根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前一天,也成为他生命中与火魔的“最后一战”。11月18日晚19时45分,厦门市思明区黄厝云海山庄对面一废品加工场发生火灾,郑发根率支队全勤指挥组赶赴现场组织灭火救援,现场火势凶猛,在得知还有一名6岁小女孩被困火场时,郑发根背起空气呼吸器,亲自带领灭火救援攻坚组闯进火海,经过多方搜救,小女孩被成功救出。
  回想起这场灭火救援战斗经历,中队长洪本生眼眶里含着泪花,他说,当你看到年过半百的支队长身先士卒闯火海,你还有什么理由退缩,支队长身上彰显的,是一个消防人宽广的生命情怀。

  最后的叮咛:他告诫亲人,你是你,我是我
  为了能给丈夫郑发根一个“稳定的后方”,作为军嫂的伍宇芬承担起全部家庭担子。随军到莆田后,1965年出生的伍宇芬,还不到45岁就在莆田下岗,没有一分钱的月收入,还要自己缴纳医保和养老保险。很多人说,利用相关军属的政策,郑发根只要稍微动一点脑筋就可以为妻子谋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拿到很稳定的工资,可是郑发根却没帮忙想一点办法。
  伍宇芬说,看到很多级别比自己丈夫低的人都把妻子安排到身边,并且有很好的工作,自己也曾和丈夫说过,可是没一点作用。丈夫经常会说,不能用我手中的权力办事。这是郑发根面对亲朋好友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始终践行的原则。在老家明溪县,他两个妹妹都是靠帮人打工为生,妹妹曾找他帮助安排一个好工作,他说,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不能用来为家人谋私利。为此,两个妹妹都不愿和他来往,最后,还是妻子伍宇芬出面解释,妹妹才冰释前嫌。
  郑发根唯一的儿子郑曦去年以优异成绩在厦门大学法学院毕业,这个从小在消防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对消防工作有特殊的感情,但郑曦不敢和爸爸说想到消防,因为他知道爸爸肯定不会帮这个忙。毕业分配时,郑曦因为各方条件优秀成为省里的选调生,但是因为其他人都找人帮忙留在了沿海,虽然郑曦各方面条件最好,还是成了5个选调生中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山区工作的毕业生,不仅条件相对艰苦,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比在沿海的7000-8000相差了一大截。郑曦说,临行前,他用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工资买了礼物来看父亲,父亲说,好好工作,你是你,我是我,不能用我的关系做事。
  “你是你,我是我”,这句话,成了父亲留给儿子最后的叮咛。
(余瑛瑞、陈荣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