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老文化记者车辐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408598794
本馆由[ jackson ]创建于2013年01月23日

饮食菩萨车辐

发布时间:2013-01-23 10:24:13      发布人: jackson

车辐,1914年生,成都人。1930年代开始从事文艺写作,职业记者。先后出任《星芒报》、《民声报》、《四川时报》、《人物杂志》、《华西晚报》等报刊记者、编辑。著有散文集《采访人生》、《川菜杂谈》、《车辐叙旧》小说《锦城旧事》等。四川烹饪学会理事,人称“饮食菩萨”。

有一位台湾作家说,到了成都,不见车辐,就跟没有到过成都一样。我到成都,第一位采访的人物是车辐先生。

见车辐前,先见了和他同住一个大院的流沙河和冉云飞。流沙河先生也是我准备采访的人物,寒暄之后,马上说:“你一定要先采访车老。”旁边的冉云飞解释:“这是礼数。”

两天后的清早,我坐在车辐杂乱无章的书房里,几乎只能听懂他谈话的十之一二。请冉云飞翻译,也只能意会大半。后来不得不由车新民在旁一句一句地翻译。车辐说:“以前我口齿清楚,大家喜欢听我摆龙门阵,一桌子的人都听我讲话。”

车新民告诉我,几年前,老人家坐在一个小矮凳上,一不小心滑倒了,造成骨折。年事已高,骨质疏松,不能动手术,只能坐轮椅。现在,老人家每天七点就起床,看书报,写东西,午睡后又是阅读写作。只在天气好时,才到外面走动。

安坐家中,车辐念想的是各地的老朋友,写信甚勤。最近,他出版回忆性散文集《车辐叙旧》。谈起这本书,车辐拿出一封何满子来信的复印件送给我,信的大意说:“接奉大著《叙旧》,喜欢感谢之至。阁下一生,阅人之多,当代文人中实罕见。此篇确是现当代文艺界的绝好史料也。”

2006年,从不作寿的车辐首次破例。原来,4月时黄宗江专程从北京到成都来看望车辐,闲聊时劝他:“岁数大了,你可以作寿嘛。”谈兴正浓的车辐随口答应,一旁的车新民听了,心中暗喜,当即顺水推舟。于是小规模邀请亲友,既庆祝车辐夫妇93岁寿辰,又纪念结婚73周年。车辐夫妇共有八个孩子,流沙河曾调侃:“他说他太太是航空母舰,上面停了八架飞机,却不说飞机是谁制造。”

采访结束时,老人家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给我看。摄影和收集照片是他的爱好之一。相册中有黄苗子、冯亦代、黄宗英、黄宗江、周海婴、方成、流沙河、马识途、盛中国。他还拿出一张和王明合影的老照片。第二天,我和洁尘等人喝茶,洁尘问我有没有看过车辐的相册。她说,以前车辐随身带一部相机,见了她们这些年轻女孩,必会看清人数,然后说相机里还剩几张胶卷:“别浪费,我和你们一人合影一张,拍完刚好拿去洗。”其实相机里往往刚装了胶卷。(流沙河《车先生外传》)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