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405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09日

时刻不忘肩上的使命--记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慈君

发布时间:2009-12-09 09:50:28      发布人: 天堂天使

        2003年3月3日,66岁的李慈君教授再次走入了人民大会堂,作为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她无数次走进这座雄伟庄严的殿堂。而今天她是以新一届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举世瞩目的盛会,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她感觉到肩负的重任、使命。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50年代初,李慈君从北京贝满女子中学毕业了,怀着为祖国寻找地下宝藏的满腔热忱,她在爷爷李济深的支持下,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开始了大学的生活。   

        1960年7月,李慈君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系毕业并被分配到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任教。回忆起那段日子,李慈君说:“石油学院的课程安排得很紧,我的工作也是满负荷的。那个时候,我除了讲课外,还与老教员们一起编写油田水文地质课程教材,带学生们外出实习。在石油学院的经历,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为我后来长期从地质科研与教学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地质事业是我的理想


  1983年4月,在地质学院任教的李慈君通过考试,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地学院应用地学系,师从著名的美国水文地质学家雷姆森教授,学习和研究水资源管理学。在美国期间,雷姆森教授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了这位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以极大的帮助。雷姆森教授的为人和学识对李慈君影响很大。在雷姆森教授的指导下,李慈君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响应矩阵法”原理,完成了“加利福尼亚山湾盆地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模型”这一课题,发表在国际水资源学界的权威刊物《GROUND WATER》(《地下水》)上,引起了地质学界人士的关注并受到了好评。

 
  1985年4月,李慈君结束了在美为期两年的进修,告别了雷姆森教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和亲人身边。谈到在美的进修,李慈君教授感慨地对我说:“美国的两年进修令人难忘,我从那里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和理论,这无疑对我的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回国后,李慈君很快就为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们开设了地下水资源管理课程。为了与大家共享在美学习的成果,她将自己在美国完成的论文翻译成汉文发表在我国的专业刊物《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上。后来,不少水资源专家在做研究和讲学时,都提到和引用她的这篇论文。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刚刚起步,全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专业教材。李慈君受命与其他专家合作编写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一书。这本书成为我国第一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全国统编教材。为了掌握更详尽的水资源情况,李慈君带领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深入河北平原,对水资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运用从美国带回的管理模型中型机程序,建立了“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她还提出了将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产业结构及布局挂钩的“双向吻合”、“双向优化”的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关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对缓解这一地区水资源紧缺以及对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李慈君还带领她的另外两个课题组进行了“四川盆地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评价及其方法的研究”和“青海格尔木河中下游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学模型及环境地质的研究”两项重大的科研项目。另外,李慈君还先后主持了西北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项目。

 
  李慈君主持并实施的那些课题,有一项获得地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七项获得三等奖。由于她在学术上的特殊贡献,1994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春,李慈君教授卸下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系主任的担子,但她却没有轻松多少。她所带的博士生有14位已经毕业,现在读的博士生还有11名。培养博士生成为李慈君教授的主要工作。回顾几十年走过的历程,李慈君教授动情地说:“没有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国家对地质学科的重视,我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荣誉属于学校,荣誉属于大家。”

 

参政议政是我的责任


  1998年,是李慈君教授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她成为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对于出生于“政协世家”的李慈君教授来说政协委员并不陌生,因为在不同时期她家庭的三代人中曾经有过11位各级政协委员,其中爷爷李济深曾任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曾是全国政协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作为政协委员的她感到既光荣又有压力,她的祖辈、父辈们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事业作出过不少贡献。现在,她也加入到政协这个行列中来,她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圣感、使命感。


  “我不能给祖辈、父辈丢脸,我要尽我所能为祖国为人民做事,为国家建设出力。”李慈君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次参加政协常委会,她都会做充分的准备,对涉及自己的专业或专业以外的社会热点问题,李慈君都有独到的见解。比如长江如何防洪减灾,李慈君认为,要达到防洪减灾目的,就要做到顺应自然规律,增加森林植被,增强全民水患意识。她还认为,北方地区应时刻把节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采用各种办法节约用水。


  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李慈君委员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专题组,作了“关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十条建议”的发言,从发言的字里行间中,我们看到的是李慈君教授赤诚的爱国之心。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海淀区政协副主席、民革海淀区工委主任,李慈君把参政议政作为自己的责任,她经常认真听取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1999年在她的倡议下区委区政府委托区政协举办了发展中关村研讨会,李慈君请来了专家学者、请来了全国政协的领导和科技部的领导,使研讨会获得很大成功。李慈君教授非常珍惜热爱自己的工作,她说: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是自己的责任。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