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高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8308568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1月10日

加藤高明-第一次内阁

发布时间:2011-01-26 09:56:0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大隈内阁辞职后

  几个政党以同志会为中心协商合并成立了宪政会,迫使清浦内阁倒台的第二次护宪运动成为宪政会取得政权的契机。清浦内阁成立伊始,“护宪三派”宪政会、政友会、革新俱乐部就明确打出反对清浦内阁的旗号。1924年1月31日清浦解散议会,于5月10日举行了总选举,加藤高明辞去男爵封号参加竞选。“护三派”在大选中获得284个议席,超过议席的半数,取得压倒性胜利。选举前宪政会有103个议席,位于友本党(149席)和政友会(129席)之后,是第三大党。经过这次选举,宪政会一举获得151个议席,一跃成为第一大党(政友本党109席,政友会105席)。此时山县有朋已经谢世,元老们已不能无视在护宪运动及选举中反映出来的民意。

宪政会被委以组阁权

  加藤高明以国民舆论希望组成护宪三派联合内阁为由,说服政友会总裁高桥是清和革新俱乐部总裁犬养毅,组成三党联合内阁。内阁中主要职位由宪政会担任,曾担任过首相的政友会总裁高桥是清被任命为农商大臣。这是日本政治史上首次产生的以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的政党为中心组建的政党内阁。这届内阁除了被称为“护宪三派内阁”之外,由于内阁成员多为实力派人物,所以也被称为“人材内阁”。加藤高明在施政演说中承诺要妥善处理当时最大的悬案--贵族院改革问题,因此又被称为“善处内阁”,或者“三菱财阀内阁”。从这些称号上也可以看出舆论对加藤的评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加藤高明内阁面临着几个紧迫课题

  主要有关东大地震灾后处理、经济混乱造成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高涨等。由于关东大地震政府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只能依靠大量发行公债度日。灾后重建需要开支,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规模财政改革。加藤高明奉行财政紧政策,将与他意见相同的浜口幸雄藏相、若槻礼次郎内相等人安排在主要阁僚位置上。另外,仙石供铁道大臣认为与新建铁路相比应优先对老线路进行改造,主张采取“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政策。陆军也在宇垣一成陆相主持下进行了裁军。以与欧美进行协调为中心的“币原外交”也可以算是紧缩财政政策中的一条。但是削减财政开支引发经济在短期内恶化,失业增加,工农运动更趋激化。为此政府制定了佃农调停法等法律。

护宪三派内阁的最大使命

  是实现在竞选中承诺的普选制。由于政府提出的草案在枢密院遭到反对,不得不三次延长议会会期,最终法案得以成立。从今天看,这个法案的内容有很多限制、禁止条款,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在以枢密院为中心的强烈反对声中,加藤高明这种最优先实现普选制的作法值得评价。有人怀疑枢密院将通过治安维持法作为交换条件,若槻内相在国会答辩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在回忆录中指出这两个法案之间毫无关系,治安维持法是由内务省负责的法案。

确立了政务次官制

  除此之外加藤高明内阁还确立了政务次官制。虽然称不上完全,但开始对贵族院进行改革,制定了削减有爵位议员人数、新设由学士院选出的议席的框架。内阁成立伊始几个政党围绕一些问题就发生了分歧。护宪三派内阁完成最大的课题--普选制实现后,他们之间的合作开始分崩离隙。政友会总裁高桥是清不仅辞去了总裁职务,还辞去了农商务省分家后兼任的农林大臣和商工大臣。在他的后任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主导下,政友会、革新俱乐部、中正俱乐部进行协商,确立了与政府对抗的政策。此后围绕整顿税制案内阁内部意见无法统一,只得宣布总辞职。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