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高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83085681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1月10日

加藤高明-外交主张

发布时间:2011-01-26 09:58:4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日英同盟还是日俄同盟

  1902年战前,日英之间存在着攻守同盟关系,而日俄战争后,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日俄化敌为友,也结成了同盟。
  大凡谋一国之外交大政者,往往因认识不同而主张本国外交重点各异。一战期间,与日本对外政策执行紧密相关之人物,也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加强日英同盟,一派主张在扩大日英同盟的同时,也要逐渐增加日俄同盟比重,兼顾日法关系。
  前者以外相加藤高明为代表;后者以元老井上馨,山县有朋。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为代表。反映在对华政策上,前者坚持武力推进,后者主张怀柔中国当权派,变武力胁迫为经济渗透。
  加藤高明一生三度任外相,1895年1月至1899年初任驻公使期间形成了自己的外交主张即日本外交应以日英同盟为基础。此外,加藤对元老操纵外交心怀不满,力图改变元老干预,开拓日本外交一元化。
  正因为如此,加藤把日本参战作为加强日英同盟之策略,“今日本虽非处于根据同盟(指日英同盟)条约之义务而必须参战之立场”,但是,一则基于同盟情谊之英国请求,二则为了帝国趁此时机从东洋清除德国之据点,以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之利益,由此两点,断然参战,相信乃适合时宜之良策”。廖廖数语,将日本外务省的意图展示得淋漓尽致。连同1915年8月加藤一改初衷听从英国劝告同意加入,清楚地体现了加藤的外交主张。
  相反,山县和井上主张不同。井上主张必须趁此机会“确立日本对东洋之利权”,为此,“日本应与英法俄实行精诚团结并以此为基础怀柔统一中国之人物(指袁世凯)”,建议派人游说袁世凯,再进一步引进英国资金和法国资金。山县完全同意井上意见并为此批评加藤外交:“此种缺乏远见之外交,为国家前途计实不胜忧虑”,而要做的是,“必须在今日之局势中创造亚细亚之未来和对华政策之基础”。“亚细亚之未来”毫无疑问指以日本为统治主导的亚洲政治地图,“对华政策之基础”指日本要趁欧洲列强因一战而收缩在华资金之机而奠定日本在华经济实力优势之基础。山县又认为:“将来我国利益之伸张,其目标为指向中国主有利,因此,日俄之间”与其隐约间相互竞争排挤,莫如开诚布公,共同筹划满洲之经营。以上这些明显地表现了日俄战后日本元老派变更外交根基之思想。
  这种争论虽未影响日本对德宣战,及时扩大权益,但初步反映了大隈内阁外务省与元老会议间对日本开展战时外交的分歧。这种分歧的第二个回合表现在“二十一条”交涉中。日本出兵中国,迅速抢占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这种强盗行径引起中国舆论的强烈反对。反对日本暴行,侵犯中立和领土野心。与此相反,日本舆论狂热支持日本侵华扩张政策,“许多报刊杂志煽动以山东为根据地,谋求向扬子江两岸的中原地区进行扩张”。

外交主张

  在此背景下,1914年11月11日,日本临时内阁决定了对华外交的训令方案,即后来的“二十一条”。在元老会议上征求意见时,感到加藤在外交方面独断专行的山县坚决拒绝说,这是山县对对外政策非出于已愿的牢骚,并不是根本上反对侵华,其主要用意是要求改变追随英国的外交路线,以便从长远出发进行侵华。
  1914年9月,英法俄三国在伦敦签暑宣言文件:保证不单独媾和和相互商定媾和条件。尽管日本为上述三国存在着双边条约关系,而在战争和媾和问题上却没有任何外交协定。战争开始后,俄法提出加入英日同盟,但未获准。英法俄通过加强了战和一致立场后,日本国内对外政策政见不同的两派矛盾也因之趋于激化。
  驻俄大使本野一郎考虑了巩固日本战后政治和经济发展。驻法大使石井菊次郎考虑了加强日本战后媾和谈判中的地位,而山县和井上认为,战后国际竞争能力将激化,为了拓展战后纵横捭阖余地,日本必须广交与国,扩大日英同盟,加强与法俄联系,获取战后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以资对抗美国。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都试图推动日本队加入而这又是迈向日俄同盟的第一步。相反,加藤外相置上述等愿望于不顾,擅自向中国抛出二十一条并进行交涉,从而大大地缩小了元老们发展日俄同盟的活动余地。
  另外,加藤认为日本通过日英同盟,从而拒绝了石井等人的建议。同时,加藤认为俄法加入日英同盟将使同盟成为无的之矢,他要以第一次英日同盟以来的传统作为日本外交基础,来维护日本在华利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