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去世后,上海市委不敢决定骨灰问题,邓小平:放北京八宝山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逝世。但是贺子珍的后事却成了一个难题。贺子珍的家人提议,火化后骨灰放在龙华烈士陵园即可,但是也有亲人考虑到,贺子珍无论如何都是毛主席的爱人。上海市委也不敢轻易做决定,最后请示了中央。邓小平做出了批示:贺子珍同志的骨灰必须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而且所有领导人都要敬献花圈。贺子珍去世后终于得到了她生前应有的尊重和待遇。
图|贺子珍和毛泽东在延安
贺子珍得知毛泽东再婚后,泣不成声
1935年,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美国女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随之而来,她经常教红军指战员们跳交谊舞,还主动拥抱献花,这让贺子珍产生了不少误会。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贺子珍不仅接连生了好几个孩子,还在战火中受过伤。她体内的几个弹片一直没有取出来,这让贺子珍身心疲惫。经过和毛主席商量,决定去上海做手术,取出来自己体内的弹片。但是刚到西安,就传来了上海沦陷的消息,贺子珍不知该去哪里。
当时,毛泽东就给贺子珍写信,劝他回来延安,遇到合适的时机再去治病。在信中毛泽东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泪,一是我听不得穷人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我受那么多的苦了。
但是贺子珍已经决定去苏联,毛泽东也知道,这个决定不光是治病,还有一部分情绪。就这样,贺子珍在兰州坐上了飞往莫斯科的飞机,但是她没有想到,这成为了她一生的痛。
图|毛泽东和贺子珍
到了苏联后不久,贺子珍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这已经是贺子珍的第六个孩子了。这个孩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这让贺子珍整日以泪洗面,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去苏联一年后,她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她在报纸上看到“毛主席和其夫人为客人送行”这样的报道,难道自己最爱的毛泽东再婚了?就在这时,她收到了毛主席的信件,毛主席在信中写道:希望你好好学习,我们以后就是同志了。
这句话就是委婉地告诉贺子珍,我们的夫妻关系已经结束了。这封信让贺子珍好几天没有缓过来,对于她的打击太大了。当时张闻天的妻子刘英当时也在莫斯科,她后来回忆说:
“贺子珍伤心至极,天天到儿子坟上哭。毛主席又很少写信给她。她精神上非常苦恼,但又很傲,不肯主动写信给毛主席。我从苏联回国的时候,说我可以帮她带信给毛主席,她说不带。”
1941年,毛泽东把李敏送到了莫斯科,让李敏陪伴她的母亲。当时李敏仅仅3岁,但是女儿的到来,给贺子珍带去了久违的快乐。加上毛岸英、毛岸青也跟贺子珍一起生活,贺子珍就细心照顾三个孩子的生活,大家都叫她“妈妈”。
图|贺子珍和李敏在苏联
从1937年离开,到1947年,贺子珍在苏联生活了十年,也离开了毛泽东十年。但是她怎么都没有想到,回国后见到毛主席,又是十年的时间,那时候,贺子珍已经成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她追悔莫及。
庐山一见,已是此生
回国后的贺子珍一直在急切地期望着和毛主席见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始终没有等到机会。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
1959年7月,党中央在庐山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6月29日,时任广东省第一书记陶铸的夫人曾志来到庐山毛主席住处。
刚来到毛主席这里,曾志就说:“主席,我去看望了一位老战友,你猜是谁?”毛主席正在看报纸,并没有猜到,便随口问道:“谁啊?”曾志说:“我去看望贺子珍了。”
听到是贺子珍,毛主席当即放下了手头的事情,沉重地问道:“怎么样,她还好吧?身体怎样?”看到毛主席这么关心,曾志就把见到贺子珍的情况说了一遍。
图|曾志
“她很好嘛,跟我聊起往事,好像又回到了挺进赣南、闽西时的战斗年代!”
一句话,让毛主席眼眶湿润了。
毛主席感叹道:“哎,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哟……”
沉默许久,毛主席用袖口微微拭去脸上的泪水,用低沉的声音对曾志说:“我很想见见她……”
这句话,藏在毛主席心里也好多年。看到动情的毛主席,曾志眼眶里也闪动着泪水,她轻轻走到毛主席跟前说:“主席,你应该见见她。”
“你去找汪东兴,叫他来办。”
“我明白,主席请放心。”
汪东兴时任中央警卫局局长,听到曾志传达的任务,赶紧叫来了杨尚奎,一起研究这个事情。三人商议后,决定让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和江西省副省长方志纯的夫人朱旦华去接贺子珍。
1959年7月9日,贺子珍阔别22年,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毛主席。
“你这几年生活得怎样?身体都好吧?”“我好多了,你的身体倒大不如前了。”“66岁了,老了!忙呀,比过去打仗还忙!”“娇娇(李敏)有对象了,你见过没有?同意不同意?”“我见过了。我满意。他们结婚,你同意,我也同意。”
这场谈话中,两个人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贺子珍把这些年所有的委屈和经历多告诉看毛主席,毛主席对贺子珍的遭遇也非常感慨。毛主席叹着气说:“哎,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我劝你回来,你就是不回来。”
贺子珍抬起头,深情地望着毛主席,她禁不住再一次流下泪来哽咽地说道:“都是我不好,我太不懂事了。”
但是一切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见面成为了贺子珍和毛主席人生的最后一面。
图|回国后的贺子珍和友人合影
1970年,毛泽东生平最后一次登上庐山,住在了“芦林一号”。遥想11年前和贺子珍在庐山见面,毛泽东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漂亮。她后来有病,老怀疑别人害她,谁都怀疑,但不怀疑我。”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在弥留之际,李敏来到父亲身边,当时毛主席已经不能说话,但是艰难地对李敏摆出了一个圆圈的手势,直到多年后,李敏才突然想起来,父亲这个手势是“桂圆”的意思,桂圆就是母亲贺子珍的小名啊。
图|毛主席和女儿李敏在一起
晚年最后一个心愿:希望去北京再看爱人一眼
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逝世时,身在上海的贺子珍未能去北京。当她知道毛主席去世的消息后,接连几天都吃不下饭。那时电视上关于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滚动播出,贺子珍坐在电视前,一言不发,一连好几天。她自言自语道:“主席的身体不是一直很好吗?怎么一下子就走了?”
3年后,也就是1979年9月,贺子珍对李敏提出来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去北京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当时毛主席纪念堂已经对外开放,在贺子珍心里,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自从离开毛主席,这么多年就见了一面,现在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老人了,特别想去再看他一眼。
9月8日,贺子珍在女儿李敏和女婿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当贺子珍站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巨大的毛主席像,泪水无助地流了下来,那个人就是自己深爱的人啊。在毛主席纪念堂里,贺子珍看着毛主席遗容久久发不出声音,那个自己最爱的人,长眠于此了。
图|毛主席遗容
从1938年到庐山一面,过去了整整20年,从“庐山一面”分别到现在,又过去了20年,这个已将满头白发的贺子珍心里,藏着无限的泪水。
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准备上车时,贺子珍兀自转过身去,盯着毛主席纪念堂发着呆,当女儿李敏去搀扶贺子珍时,发现贺子珍的脸上早已经泪水纵横。因为贺子珍知道,这一别,就是永别了。
1984年3月,贺子珍的身体健康情况开始恶化,除了中风偏瘫外,糖尿病、肺炎、肝功能衰退、肠胃病等多种并发症,经常造成她高烧不退,手脚有时不听使唤,她只能住进华东医院。
其实贺子珍也明白,自己时日不多了,总归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了。在医院,贺子珍表现得非常淡然,对死亡也没有一丝的恐惧。4月15日,李敏接到了上海的电话,说贺子珍病危,让家人赶紧赶到上海。当时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根本没有准备,便匆匆忙忙飞去了上海。
贺子珍在病床上微微闭着眼,身体消瘦,非常虚弱。
李敏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贺子珍睁开眼,看到孩子们都来了,欣慰地笑了起来。
“妈妈,您哪里不舒服?”
“我肚子痛。”
李敏知道,母亲神智还很清楚,只是有点虚弱。
贺子珍退烧后,缓了一口气,强行笑着对李敏说:“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来了。”
李敏含泪笑着,以为妈妈有点好转了,但是没有想到这成了贺子珍最后一句话。
图|贺子珍晚年和女儿李敏
去世后骨灰存放位置被邓小平拍板: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4年4月18日早晨,贺子珍病情突然恶化,进入了抢救阶段。抢救了整整一天,4月19日下午,贺子珍停止了呼吸,她的生命画上了句号,享年75岁。
从1937年离开毛主席,贺子珍独自生活了47年,她对毛主席的爱,永生不灭,如今随着毛主席而去,终于团聚了。
25日,贺子珍的遗体在上海火化。但是贺子珍火化后,她的骨灰应该如何安置呢?这成为了一个难题。当时贺子珍家人已经提议,放在当地的烈士陵园就可以了,但是也有亲人觉得贺子珍身份特殊,应该放在八宝山。上海市委提出:贺子珍同志是中央管的干部,上海只是代管,不能决定,并且她唯一的女儿在北京。
这其中的意思就是贺子珍是毛主席曾经的妻子,考虑到这种特殊性,不敢轻易做决定。其中所说的中央管的干部,指的是1979年孔令华给中央领导邓小平写信,详细反映了贺子珍的情况,以及之前遭遇的不公正待遇。孔令华当时是全国政协常委,他建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邓小平立即批示,同意了这一建议。
在无奈之下,上海方面立即上报了中央,汇报给了邓小平。
图|邓小平
邓小平经过综合考虑,认为贺子珍同志在战争年代是有特殊贡献的,而且身份特殊,最后批示:贺子珍的骨灰要放一室,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邓小平说的“一室”,指的是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这里是规格最高的骨灰安放室,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董必武、陶铸、廖承志、李富春、许光达、陈赓、徐海东等人的骨灰都安放在这里。
图|八宝山革命公墓
邓小平的指示无疑给贺子珍的葬礼定了规格,4月25日,贺子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举行,现场贺子珍的遗体上盖着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党中央对贺子珍同志的肯定。在追悼会现场,摆放着胡耀邦、邓小平、陈云、邓颖超、聂荣臻、杨尚昆、杨得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送来的花圈,遗体火化后,中央派专机把贺子珍归回运到了北京。
图|贺子珍
4月26日,官方媒体向全国宣布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在讣告中这样写道: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如今,贺子珍的侄女们侄儿们都长大了,李敏也有了孩子,每年他们都会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来看望贺子珍。他们这样评价贺子珍:姑姑(贺子珍)的前半生,巾帼英雄,意气风发,后半生,忍辱负重,凄苦孤寂。她和毛主席的情感,一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