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1师师部和1团2000余人在驻地修水发动起义,1团以原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为骨干,由平江工农义勇军和崇城、通城农民自卫军组成。师部新做100面大红旗,大张旗鼓,向平江进军。
驻扎在长寿街以北的黔军邱国轩部不知起义军实力,为保存自己,前来投诚。师长余洒度未经请示,将其收编为第4团,用为前卫。
11日,由1团团部和二、三营组成的第一梯队跟进至长寿街附近的金坪,邱国轩派人送来情报,说前边小河对岸发现有敌人。10连连长张宗逊(上将)奉命率队过河搜索。
10连正在搜索,后面突然响起枪声。
邱国轩部哗变,从两侧高地发起袭击,1团被打个猝不及防,伤亡很大,团长钟文璋等一些军官失踪、跑散,辎重全部丢失,有的连队士兵仅存30余人。
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收容余部,,向2、3团靠拢。
11日晨,3团从铜鼓出发,进攻浏阳白沙镇。该团由浏阳工农义勇队和警卫团的1个营组成,团长为苏先俊。
毛泽东的脚被草鞋磨烂,不能行走。大家找张椅子,绑上两个杠子抬着他行军。毛泽东为抵御仲秋的晨露,在细布短褂外披上一条白布夹被。没有四轮小车,没有羽扇纶巾,毛泽东初出茅庐。轻取白沙后,毛泽东高兴地说:真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12日,3团进占东门市,1个营的国民党守军退至达浒。毛泽东要求警惕达浒、官渡之敌,黄埔四期生苏先俊不以为然。
毛泽东来到东门老街,察看地形。一位看见他的农妇后来对人说:一辈子只看见一个有美人痣的男人,古代传说这种人了不得,原来是毛主席。
14日早饭后,毛泽东在教堂的二楼上召开3团党的负责人会议,部署恢复农民协会、打倒土豪劣绅等工作。会议进行中,有与会者突然从窗子上看到,后面山上有军队正向东门市急进,立刻惊呼:“穿灰衣服的,是敌人!”
随即,弹雨瓢泼。
原来,退守达浒的国民党军,由一个熟悉道路的反共分子(于35年被苏维埃政府处决)指引,抄小路反扑。3团只在东门通往达浒的大路上设置警戒哨,山上的瞭望哨也只注视大路,没有发现敌人。国民党军占据浏阳河大溪支流两岸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其火力得以充分发挥。
3团处于不利地形,加之病号较多,难以支撑,退至上坪。
11日,2团从安源出发,进攻萍乡县城。该团由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安福、永新、莲花、萍乡、醴陵等县部分农民自卫军组成,团长为王兴亚。
2团本来想偷袭守军,不料派遣的爆炸队混进城后,被守军发觉,被迫退了出来。偷袭变成了强攻,连攻数次,均未得手。2团改变计划,分乘5列火车,经株萍铁路,西进夺取老关。
12日,2团夺取醴陵县城。13日,公开成立了湖南省最早的县级红色政权: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醴陵分会。3营8连连长刘先胜看到:“满街是人,有不少用红布扎着脖子,都是喜气洋洋的互相打招呼。一打听,原来都是各处逃来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他们在别的地方遭受了百般迫害,今天到了自己的城市,怎么不扬眉吐气呢!”
欢乐是短暂的。国民党军集结兵力,准备包围醴陵。14日,2团放弃醴陵,向北攻击浏阳城。
15日晨,2团进占浏阳县城。官兵们信心十足,准备围攻长沙。有些干部认为:“一鼓作气,连下三城,反革命力量也不过如此。不消三天,长沙城一定会是我们的。”
2团在城里休息两天,官兵们都去逛街,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8连驻扎在东门附近,东门外是大路,刘先胜向上级请示如何布置警戒,营部回答:“团部没有组织侦察警戒,你们看着办吧!”刘先胜只好自己拿主意,在山上布哨,向东警戒。
刘先胜曾几次去找团长王兴亚,都没有见到,有一次听说他是和营长们喝酒去了。
17日下午三四点钟,一位浏阳农民军的同志告诉刘先胜:“城外不远发现了反革命部队。”
刘先胜急忙说:“快报告团部去!”
“报告过了,团长不相信。”
刘先胜感到事情不妙,赶快跑到营部,营部没有人。
再赶往团部,还未赶到,四面八方枪声大作。
刘先胜转身回连集合部队,部下还未到齐,国民党军已扑到眼前。他只好带领20余人,以炸药包开道,杀出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