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维扬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369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08日

“襄樊战将”田维扬

发布时间:2009-12-08 13:16:09      发布人: 天堂天使

    被誉为“襄樊战将”的田维扬,枣阳市吴店镇人,1906年11月出生,7岁入私塾,10岁在地主家当长工。田维扬身经百战、战功卓越,经历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成为开国中将。

    万里长征:由士兵荣升为团长

    1927年,田维扬参加了鄂北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他随王愚到武汉寻找党组织。1929年参加了大冶兵暴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部队进入中央苏区,参加了苏区反围剿和万里长征。

    长征途中,田维扬的部队时而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时而像利斧“刀劈三关”,时而像铜墙铁壁阻挡洪水猛兽。在湘江战役中,田维扬身先士卒,子弹打光了,他就和敌人“拼刺刀”,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终于击退了敌人。

    1935年1月,在攻取娄山关的战斗中,田维扬的部队迎着猛烈的炮火攻上娄山关,击败了敌军两个师,田维扬光荣负伤。娄山关大捷,这不仅是红军长征途中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确保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遵义会议后,田维扬又参加了四渡赤水战役,粉碎了几十万敌军的包围。1936年4月,田维扬任红15军团骑兵团团长。同年8月,他又担任第75师第225团团长,率部队参加了东征、西征、直罗镇战役和山城堡战役,扫清了延安外围的残敌,为延安成为“红色首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从八路军转战至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田维扬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参谋长。1939年起任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政治委员、支队参谋长、支队第1团政治委员。1941年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副旅长,第5纵队第1支队副司令员。抗战初期,田维扬率部队进入太行山区,坚决贯彻“持久战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鲁南、胶东等根据地的大扫荡战斗中,他英勇善战,多次粉碎敌人扫荡根据地的阴谋,并在战斗中不断壮大八路军队伍。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决定由田维扬任新四军第3师第7旅副旅长兼苏北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员,继续壮大新四军的力量,扩大党中央在长江以南的影响力。

    1940年9月,在陈毅军长的亲自指挥下,田维扬参加了黄桥战役。他率部队埋伏、突击,分四路包围顽固派韩德勤。经过激烈地战斗,歼敌1.1万多人,使新四军在长江以南站住了脚根,开辟、发展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3年,田维扬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他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放战争:从松花江打到珠江

    解放战争时期,田维扬从松花江江畔一直打到珠江之滨。1945年,田维扬按照毛泽东主席、朱总司令的指示,率部队进入东北,出任东北人民自治军辽西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任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

    在塔山阻击战中,他率部队与敌军激战6个昼夜,痛击了敌军的“东进兵团”,为锦州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打下基础。

    田维扬治军很严,他率领的东野4纵11师被群众们称为“秋毫无犯”“仁义之师”,并受到东野总部的通报表彰和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扬。

    在平津战役中,他率122师作为先遣兵团秘密入关攻打新保安,占领天津,扫清外围敌军,战功卓著。

    1949年2月,田维扬奉命率122师警卫北平,官兵们宁愿忍饥挨饿、露宿屋檐下,也不惊扰居民,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衡宝战役中,田维扬率部队直插敌心脏,战斗异常激烈。部队从山间小道、水稻田中行进,敌人在后面追击。衡宝战役胜利,歼灭白崇禧主力军,因作战出色,田维扬受到了第四野战军首长的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率122师出色地完成了在广东西江剿匪、广东阳江县解放南鹏岛的任务。

    建设新中国:尽显英雄本色

    1955年9月,田维扬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八一勋章,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又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1952年,田维扬任中南军区水利工程部队副总指挥,在湖北修建荆江分洪水利工程。经过几个月的顽强拼搏,这个建国初最大的水利工程胜利竣工,对长江半世纪以来的防洪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7年6月,田维扬在贵州省军区担任司令员,在此任职的8年里,他和贵州人民、驻军一起,为贵州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给贵州人民和驻军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贵州工作时,田维扬培养了闻名全国的人民武装干部典型——吴兴春。吴兴春是安徽省凤台县人。1949年随大军南下,被分配到黔东南边远山区的从江县人武部工作。吴兴春到从江后,克服语言不通和生活上的差异,和苗、侗、瑶等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不畏艰险,和群众们一起建设山区,被当地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苗族、侗族人民的好儿子”。

    田维扬敏锐地察觉到抓典型对年轻的共和国多么重要。他多次指示军区和军分区机关认真考察吴兴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帮助他总结经验。解放军报社得知吴兴春同志的先进事迹后,立即派记者刘大为、胡奇坤、张灵霄等来到贵阳。田维扬给大家开了个会,就这次采访活动的方法、步骤,以及记者的生活都作了详细的安排。当时,从江社会治安不好,田维扬从分区警卫连抽了一个班的战士来协助记者工作。田维扬把工作安排好后,就让吴兴春陪同记者一起步行返回从江。记者在从江采访一个多月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返回贵阳。田维扬又是看望,又是听汇报。当记者向田维扬反映吴兴春工作太劳累、已经病倒了时,田维扬立即把吴兴春送到医院治疗。不久,《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等刊物上就刊登了吴兴春同志的先进事迹。

    1949年,田维扬回到枣阳老家,教育在家务农的儿子田明升,“听党的话,好好在家劳动”。1950年,田明升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7年,田明升拖着假肢转业回家。直到他去世,都没有因为是田维扬的儿子而对组织上提出过任何特殊的要求。田维扬的其他子女长大成人后,田维扬又先后把他们送到云南边远地区当兵锻炼。他还严格要求身边的干部、战士,要求他们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

    1977年6月,由于并发尿毒症,田维扬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把夫人范动华和子女们叫到身边,叮嘱他们“努力为党工作,多做贡献,不要给组织增添任何麻烦”。

    1977年6月12日,田维扬因病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