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数学家、“现代计算机之父”阿兰·图灵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6222498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25日

曼彻斯特大学的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

发布时间:2013-12-25 10:26:23      发布人: jackson

曼彻斯特大学的人工智能之父 机器能思考

1945年二战结束,图灵复员,随后被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聘为高级研究员,他于是又回到出生地伦敦,专心研究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的研究在当时属于绝密,他撰写的论文都没有公开发表。我们所知道的是,当年图灵写了若干份“内部报告”,明确提出了“自动程序”的概念,在1970年得以解密,后来收入爱丁堡大学的《机器智能》论文集中。

理论上的准备已经充分,而且在战争时期已经具有运用计算机的经验,此时的图灵对计算机的发展前景胸有成竹,他兴致勃勃地拟订了一份“自动计算机(ACE)” 的设计方案,完整地描绘出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结构。要知道,早在10年前他就提出了抽象的“万能图灵机”概念,然而观念超前,和者盖寡。如今他要亲手把那虚无缥缈变成现实。此时的图灵更注意到存储量与运算速度是计算机的核心,他设计的ACE在性能上,大体相当于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苹果公司研制的个人电子计算机“麦金塔”。图灵实在太超前了,国家物理实验室认为制造原原本本的ACE在工程与技术方面过于困难,知难而退,仅仅制造了一台简化了的ACE,其运算速度和存储量均大为逊色。

尽管不如图灵所愿,但这台ACE毕竟是图灵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公开对外的电子计算机。况且ACE一鸣惊人,被公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电子计算机之一。图灵特别满意它的存储功能,骄傲地向参观者介绍:“它能十分轻松地记忆任何一本小说中的10页内容,一字不差!”这在半个世纪以前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图灵和他的ACE惊呆了参观者。

国家物理实验室的保守态度与故步自封,使它在后来国际计算机发展的竞赛中被淘汰出局。图灵爱莫能助,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选择了“跳槽”。

1946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计算机实验室,设在曼彻斯特大学,一时群英荟萃,成为英国计算机事业的中心,总负责人是图灵在“政府编码与密码学院”的老同事和好朋友纽曼教授。图灵是皇家学会计算机实验室的常务副主任,实际上的负责人。图灵成为实验室的灵魂,他的计算机理论指导着实验室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商业计算机“马克一号”即在这里问世。

大凡每一个新学科出现,总有天才人物披荆斩棘做开路先锋,那需要常人所不具备的敏锐、远见和想象力。图灵的兴趣与志气绝不仅仅在于制造出性能超群的机器,那是一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事情。图灵所关注的问题,远非计算机本身,而是极富远见地设想计算机可以做什么,例如,从数字计算到代数运算,破译密码,处理文档资料,甚至下棋等等。他运用那时仅有的计算机“马克一号”去模拟生物生长的某些片段,尤其是接合子的基因如何决定动植物解剖结构的机制。这成为后来“仿真系统”和“人工生命”学科的起源。他在思考与探讨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图灵在他的另一篇划时代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中,这样描述他的设想:“人的大脑好似一台巨型的电子计算机,初生婴儿的大脑皮层像‘尚未组织好的’机器,可以经过训练,使之成为‘组织好了的’类似于万能机(即万能图灵机)式的机器。” 早年在剑桥大学获得的数学与哲学方面的深厚功底又一次发挥了力量,图灵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人工智能”之父。也正因为图灵和他的“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方有了另外一个名字:“电脑”。

为了演示人机对话,图灵编写了一套象棋程序,当时却没有一台足够好的计算机去执行这个程序。于是图灵就亲自模拟计算机,严格执行他预先编写的程序走棋,模拟的“计算机”每走一步要用半小时。他就这样与同事下了一盘,结果“计算机”输了。

图灵明确提出:“机器能思考”。或者说,具有人脑智力的机器才是图灵心目中真正的万能机。图灵没有说空话,他进一步给出机器是否具有人脑智力的判别法,后来被称之为“图灵测试”。在图灵的时代,全世界仅有的计算机中,当然没有一台能够通过“图灵测试”,那时计算机的水平与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可那限制不了图灵的想象和预见,他相信在20世纪末,定会有计算机能够通过“图灵测试”。他的预言得到证实:IBM研制出的一台会下国际象棋的电子计算机“深蓝”,战胜了当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在曼彻斯特大学,图灵度过了他短暂生命的最后几年,“人工智能”是他发出的最后的生命之光,他是这一领域开天辟地的大师。从计算机的理论到实践,图灵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1951年,图灵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为会员,那年他39岁,成为他家族中的第四位皇家学会会员。曼彻斯特大学也因为图灵的存在,被英国皇家学会认定为国家计算机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