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统____冼夫人列传》 第二回 魈惊(上)
云雾山南麓崖谷的一条山道上,正有三个人牵着马吃力地移动,他们已在山中盘桓了半日,看来也是迷了路。
带路的陆大成擦着瘦脸上的汗,回头嘟嘟囔囔,“老爷,您放着好好的官道不走,非要抄近路,这次倒好,没能早点赶到高凉郡衙,咱们倒要命丧这荒山野岭,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
“多嘴老陆,你还有脸说!你不是说认识这罗州到高凉的近路吗?你说官道上不太平,自告奋勇要带路,说你在这大山中走了好多遭,闭着眼也能走到,你怎能又这样说?”第二个牵马的是个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名叫冯宽。冯宽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一听这话,更是牢骚满腹。
后面一直未发话的是个青年官人,正值弱冠年华。头戴白纶巾,身着夹领小袖的绛纱袍,星眉朗目,皮肤白皙,浑身透出一种高贵的气质,远远超过其年龄的成熟及镇静。此人姓冯名宝,原是北燕皇族后裔,罗州刺史冯融的次子,其远祖冯业率领三百人度海投奔南朝的刘宋王朝,被安置在新会。到冯融时已经三代为罗州刺史。当时是南北朝对峙时期,南朝梁在北魏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步步将重心南移。因为扩军备战,财源日益枯竭,梁武帝萧衍便加重各种赋税徭役,更看到岭南物产丰富,就加紧了对岭南各族的经济掠夺。岭南百姓不满官员的盘剥豪夺,起先是抗租抗税,后来发展到聚众围攻官衙府办,甚至好些郡州的俚人、僚人造起反来,赶官杀吏,势态严峻,几乎失控。
为了征服俚僚各族,梁武帝萧衍多次派兵讨伐,并在梁大通初年(公元527年)诏令“讨平俚洞立高州。”由于俚僚各族的顽强抵抗,萧梁部队屡屡失败,不得不作出让步,对岭南俚僚各族推行“以故俗治”的羁縻政策,以俚僚各族的势力范围为界限、划地设置郡县,同时任命各族酋长作为刺史、太守等地方官吏进行治理。冼家寨的冼铤就是在此时被任命为南梁州刺史。
冯宝少时在梁都建康(南京)求学,由于才学出众,再加上三代在岭南为官,也算熟悉当地风俗,所以被选派为高凉郡太守,今天是要去上任。罗州刺史冯融不放心,便特意安排跟随自己多年的管家冯宽和功曹陆大成来辅助冯宝。他们本想抄近路穿过云雾山到高凉郡衙,没成想三转两转迷了路。
冯宝没有说话,却仔细地打量起四周。只见山道两旁夹壁欹叠,状若颓城。夹壁上怪藤千尺,时有几只黄猿牵甩而下,发出声声哀鸣,给寂静的山道平添了一种幽抑恐怖之气。似乎在这翳郁的雨林深处,潜伏着百万妖魔,正在锯牙钩爪,吸风蓄雨,等待号令一发倾巢而动。三个人身陷在这无边无际的丛林里,怎不感到恐慌渺小?
“我说怎麽不大对劲呢。老陆,你不是走过好几回吗,都这麽大半天了。难道你真的迷路了?你再仔细看看。”冯宽有些慌了。
“冯大管家,我以前是走过这山中几回,不过是由当地人领着来的。您看这春景一换,今天又是个阴天,我确实分不出哪是哪了。老爷,误了您的事,您就饶末将这一次吧。”陆大成可怜兮兮地在自己瘦脸上连煽几个耳光。
冯宝阻住陆大成,“算了,不怨你。咱们还是省下力气想想别的办法吧。”他紧拉了下身后躁立不安的青骢马,向前方望去。突然,他扬起马鞭,“你们看,那是什麽?”
天上的阴霾将要散去,太阳挣扎出半张模糊的脸。顺着他马鞭指处,前面的山头似有缕缕绿气自下而上浮起,须臾汇聚成一团蘑菇状的绿雾,如车轮般膨胀着快速旋转而来。
“老爷,快躲起来,这是青草瘴!”陆大成惊慌失措地喊起来。
自古以来,岭南一带山川聚结,空气不易疏泄,加上天气常年暑热,草木长青,各种毒物也由此繁衍而生。瘴气当为其中首害,一般多在雨季流行,常发于日出日没等湿气上升或下降之时。瘴气浮若烟云,散布空中,由瘴毒程度之深浅表现出不同的颜色:黑色之雾最毒,人遇上必死;五色雾次之,白雾较为常见而毒最轻。春夏之时最易发生的瘴气为青草瘴、落花瘴和黄梅瘴,这类瘴呈五色毒雾,其中绿色的青草瘴在五色雾中最毒。每年青草勃发之时,岭中恶蛇从冬眠中醒来,呵出的毒气与草木阳气混集,从而形成青草瘴。如果行人遇到瘴气,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马上找个背风的地方躲避;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得在原地挖个坑,把头伏在坑中,屏息静气,等待毒瘴移过再起,方能无恙。因为南方土脉疏松,地气容易通泄,而人的皮肤血脉也时刻在与外界交流,当二者一旦接近,土中热气传到身体,汗液相诱,从而使草木毒湿之气疏泄出来。假如不幸中瘴,即使不死也要大病一场,所以不熟悉山中气候者不敢轻易上山。就是有经验的当地人没做好充足的准备,也要尽量避免在雨季入山。
此时,天已过午,山中久阴欲晴,湿气上升成雾,便引得这青草瘴发作起来。
躲起来,躲到哪呢?山道两边是壁立的山崖,山崖上倒有几个山洞,但此时又怎能爬上去?
“快拔刀挖坑!”陆大成终究经验丰富,顾不上许多,赶紧呼唤二人拔刀伏地大干起来。
就在这时,忽闻怪笑连连,野藤上的黄猿惊慌逃窜,却见有十余巨人从左边的悬崖上攀藤跃下,眨眼间就到了三人面前。只见这些人面目非人,身长皆七八尺开外,猩额红唇,巨手宽面,全身布满黄绿毛发。陆大成见了大恐,“是山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