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善从儒学中吸取营养 2
岭南地处我国南疆边陲,背靠五岭,下临南海。在古代,这种地理环境,极大地限制了岭南与中原的沟通,影响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南北朝时期,岭南地区还被人们视为“南蛮”之地,是当时越、巴、僚等少数民族生活和栖息的地带。也是最原始、野蛮和落后的地区,甚至还有人吃人的现象。当时,岭南正处在两种社会、两种文化(封建社会和氏族社会,先进的华厦文化和刀耕火种滞后的百越文化)同时并存的局面。
生长在这个多民族杂居地区的冼夫人,身为俚人部落首领,十分重视传播和吸纳儒家的传统文化,促进本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积极支持封建王朝“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的措施。在她的部落辖区内,也建立了郡县乡学制度,“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提倡学习汉人带来的文化知识,内容仍以儒家经典为主,“诫约本宗,使从民礼”。鼓励越人和汉人通婚,仿效汉族礼俗和伦理道德观念,改革原先越人部落中“中贷,掠人为奴婢”等陋习。推行“学而优则仕”制度。从此,越人社会风气大为改变,实现了“以礼仪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乡里闹市之间,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造就了一批越人的知识分子,加速了越人的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