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促进岭南社会经济繁荣 2
其次,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租调(租是谷子,调上帛和布)力役制。不久又规定百姓五十岁可以收庸免役,即可缴实物来代替力役。农民一夫一妇每年向政府交租(粟)调(帛或布),丁男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南北朝以来,由于豪户和官府的残酷剥削,人民纷纷破产,沦为世家豪族的“佃客部曲”,为他们的农奴和家兵,使国家失去了大量纳税对象。隋朝初年,冼夫人针对当时户口隐漏非常严重的情况,加强了户口调查,曾先后两次“大索貌阅”,即按人口的相貌查对户口,用这种方法把逃散人口控制在政府手中。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世家豪族势力,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第四,坚持民族团结,促进汉越融和。各民族的相互交往、影响与融合,构成了一部绚丽多彩的中国历史。作为一个极富生命力和适应能力的百越族,作为越人上层人物的冼夫人当时就是这一民族融合过程中最积极和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她排除世俗观念与冯宝结婚后,有机会参与政事,从中直接感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并使它化为改造越人社会的具体行动。她积极支持汉官“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的措施,提倡越人穿汉服,学习汉族文化,以汉语做为通行的语言,鼓励越人和汉人通婚,仿效汉族礼俗和伦理道德,改革原先的陋习。从此,越人社会的风气大为改变,实现了“以礼义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乡里闹市之间,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自此,汉族封建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造就了一批越人地区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