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造就非凡——记孔繁森式的特区扶贫干部臧金贵
新华社记者李南玲、深圳商报记者黄扬略、傅健
谁能相信,臧金贵这个从深圳来到西部贫困山区扶贫挂职忘我工作的特区干部,这个为救助贫困孩子读书学习呕心沥血的北方汉子,竟突然离开了云南省永仁县的十多万人民!这是真的吗?
现实就是这样无情。4月23日深夜,臧金贵从偏远的“扶贫攻坚乡”宜就乡检查完希望小学援建工程回到县城,突然感到眩晕、头痛、恶心和呼吸困难,送到医院诊断为高血压急性脑出血,虽经全力抢救,终因病情太重而去世,年仅49岁。
4月25日上午,仅有7000人的永仁县城,有5000多名父老乡亲涌到设在县医院的灵堂,沉痛悼念他们的好县长。原定半小时结束的告别仪式进行了90分钟;当灵车从医院驶往火葬场时,3公里的路程被沿途送别的群众拦了90分钟。“热血挥洒方山下,父老亲友泪满流”,人们深情地呼唤着这位孔繁森式的扶贫好干部——臧金贵。
“他是豁出性命帮我们扶贫”
身高超过1.80米、体格健壮的臧金贵生前是中国招商银行深圳管理部资产保全部的副总经理。去年,他被招商银行批准作为这个行的首批扶贫干部之一,到云南省永仁县担任挂职副县长,为期一年。去年4月12日,他怀着满腔热忱,告别特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踏上永仁县这块贫瘠的土地,走上了艰苦的扶贫岗位。他说:“我志愿到边远山区扶贫,相信自己能够经受住各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考验,并决心以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贡献自己对贫困县人民的一份爱心。我对我的选择,无怨无悔。”
一到永仁,臧金贵就风尘仆仆地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全身心地投入扶贫工作。在永仁短短的365天里,臧金贵先后走访了全县65个村公所(办事处),足迹遍布106个村寨,访问贫困户180余家300多人次。这一年间,有70多个节假日他都是在田间地头、村寨窝铺里度过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使臧金贵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永仁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和研究产业开发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奠定了基础。
永仁县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十多万群众大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臧金贵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彻夜苦战,很快写出了数千字的《关于永仁县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及扶贫意见》,同时全力以赴落实被采纳的意见。他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向招商银行提出了在永仁实行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的计划,并在招行的支持下,从去年12月开始,分3年每年拿出120万元至160万元,设立了小额信贷基金,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他还积极联系县科委举办科技培训班434期,引进科技试验示范技术14项,建立示范基地4个,并多次为党校干部培训班开设金融知识讲座,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在深入调研并与有关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臧金贵认定,永仁应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脱贫的支柱产业。从去年8月到今年4月去世前,分管旅游的臧金贵带领县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对永仁的方山、虎跳潭、老怀哨仙人洞、金沙江漂流等十多个景区进行详细考察。这些景区均在山高坡陡、人迹罕至之处,许多地方都无路可走,需要手抓脚登,攀缘而行,惊险异常。一次,臧金贵一行又到虎跳潭考察,他们手攀石壁,脚踩石窝,艰难地行进。突然,臧金贵的脚踩上一块风化石,石碎脚空,身向下滑。幸好他反应敏捷,一把抓住身边的一棵大树根,才避免摔下深谷。危及生命的惊险场面,他先后遇过7次,但从没退缩。在臧金贵执着不懈的努力下,永仁县终于被列为楚雄的旅游重点县,并由省里拨出专款用于永仁的旅游开发。
臧金贵去世后,常随他考察的县旅游局陶大和流着眼泪说:“老臧是豁出性命在帮我们脱贫啊!”招商银行党委群工部部长助理王阿林对此更是心潮难平。去年8月初,王阿林带着全行员工为扶贫县捐的134万元扶贫款和由16人组成的慰问考察团去永仁县。一连数天,臧金贵带着他们爬山涉水,到最贫困的村寨去考察。临走的前一天,臧金贵执意要他们抽空去永仁的风景区方山看看。考察团考虑到当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满,怕去方山“旅游”误了正常安排。去与不去,臧金贵与王阿林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但最终王阿林还是没能说服臧金贵。4月24日王阿林赶到永仁送别臧金贵,望着臧金贵安详的遗容,她泪如雨下,泣不成声。王阿林说:“老臧上次硬要我们上方山,哪里是让我们去旅游,他分明是要让我们看看永仁的旅游资源,让我们回来好好帮永仁宣传,争取到一些开发投资商。要是当时就明白老臧的心思,我怎么也不会跟他争了。”
臧金贵工作作风踏实,成绩突出,在1999年度的公务员考核中,被永仁县委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楚雄评为优秀公务员、劳动模范。
“他把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心送进每个穷孩子的心窝”
在山区的走访调查中,臧金贵亲眼目睹了一些农户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情况,了解到山区科技文化知识贫乏的严重状况。做为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他深感任重道远。
为此,臧金贵爬山涉水,先后走访了全县17所中小学300多户贫困家庭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情况,倾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在永兴傣族乡那软村公所丙令一社走访贫困户时,他听说在永兴中学就读的杨和柳同学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立即掏出300元资助。在永定镇云龙办事处调查特困生时,臧金贵了解到杨国学两个辍学的女儿眼睛发炎,马上拿出200元,嘱咐她们治好眼睛,继续上学。去年8月,臧金贵的妻子左桂春带着两个女儿去探亲,臧金贵又领着她们去访贫问苦。在偏僻的宜就乡,山吉文、山吉武这两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又面临辍学的困境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夫妇俩马上把他们认作救助对象,不仅为他们提供上学的费用,还对他们的生活给予照顾。
与臧金贵同在永仁的扶贫干部刘进介绍,他虽然与臧金贵朝夕相处,但也不知道臧金贵到底救助了多少特困生,为多少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过实际困难,只知道臧金贵在不停地捐款、不停地救助。左桂春也说:“老臧是个很节省的人,平日里从不乱花钱,但到永仁一年,他光是救助贫困学生就拿出了5000多元。”在清理臧金贵遗物时,零星地整理出20余封他资助过的学生们写给他的感谢信。中和乡中和中学学生李晓艳在信中写到:“我的困难还没有被叔叔(臧金贵)解决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现在您给我了学习的机会,我要发奋读书,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您。”
不仅如此,臧金贵还向招商银行领导汇报,给行里的同事介绍情况,发动招商行的干部职工捐款助学。在臧金贵的发起下,招行员工与永仁县的200多名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臧金贵把救助款亲手送到每个贫困学生手里,并一遍遍叮嘱他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党和社会。
他心里装着永仁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熟悉臧金贵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爱心、干事非常执着认真的人。
“扶贫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基于这样的认识,臧金贵失去了回老家看望老母亲的最后的机会。臧金贵远在吉林老家的母亲已80多岁,因病瘫而长期卧床。在扶贫申请被批准后,他向行里的领导提出走之前回老家看望老母亲,领导马上就准了假,但直到4月12日出发去云南前,他也没有成行。他对妻子说:没想到扶贫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又是筹款,又是筹物,还要到各分行、支行去“化缘”,回老家的打算只好往后放放。
转眼到了今年春节,臧金贵起初还想利用假期回老家看望母亲。可是一回到深圳,他要忙着向行里领导汇报工作,要忙着为山里的孩子收集学习用具,要忙着把从永仁带回来的核桃、干笋等山货找地方推销掉……一忙活,就到了节后。还没来得及动身去吉林,他又为永仁地震灾民购买衣物、棉被忙起来了。为了让20万元捐款买到更多的东西,他跑到东莞等地的一些服装加工厂去选货、谈价,再组织车辆运输。为此,他又一次放弃回家看望母亲的机会,赶回了永仁。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妻子左桂春心里,臧金贵对家庭非常依赖。正因为如此,左桂春认为臧金贵在永仁如果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话,肯定会告诉她。但是,臧金贵在永仁一年期间,7次遇险、5次住院都没有给家里说一声。他忘我地工作,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据永仁县中医院的刘琼辉回忆,去年12月16日,臧金贵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诊,血压高达160/95,医生当即建议他住院治疗,但他放不下手头的工作,坚持开了一点药就匆匆离开了医院。左桂春含着眼泪对记者说:“只有一次,就在他去世前一个星期,我给他打电话,他告诉我头疼得厉害。我急着要去永仁看他,但他坚决不同意,怕我去了影响他的工作。他在电话上答应我‘五一’节放假再去看病,可他没有等到啊!”
4月23日下午,招行人事部副总经理郭光接到臧金贵从永仁打来的电话,说寄了一封特快专递到总行。这是臧金贵生前打的最后一个电话,谈的还是工作。4月29日,郭光收到特快专递,信未拆已泪满襟。
信封里,装着臧金贵写的永仁县实施小额信贷扶贫贷款的调查报告和3封信。在给郭光的信里,臧金贵请他把调查报告转交给总行有关部门;在给马蔚华行长的信里,臧金贵汇报了扶贫工作;最感人的是第三封信,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位卑未敢忘忧国”,他给朱镕基总理写信建议,停缓建一个机场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修扩建高速公路以带动沿路经济发展,字里行间跳动着扶贫干部的赤子之心。
“点点滴滴造就非凡”,这是招商银行提出的口号。臧金贵用自己点点滴滴勤奋工作的实际行动,使这句口号更加感人至深,同时实践了他在西部“以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贡献自己对贫困县人民的一份爱心”的诺言。
臧金贵扶贫攻坚的动人事迹,在云南、在深圳广为传颂。中共楚雄彝族自治州委追认臧金贵为“优秀共产党员”,追授他“扶贫攻坚好干部”的光荣称号,并在全州范围内掀起了向臧金贵同志学习的活动。招商银行第二批赴永仁扶贫干部已到达永仁,决心学习臧金贵的精神,继承臧金贵的遗志,为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华社深圳5月24日电)
新华社 2000年0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