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在最细微处——西岭镇学校校长幸贵明忆谭东
【讲述人】幸贵明,男,39岁,大邑县西岭镇学校校长。
大邑县西岭镇学校地处西岭镇沙坪村,位于西岭镇的正西方向,校址是曾经的“中国电信西岭镇希望小学”,2006年希望小学与西岭镇中学合并后改制为九年一贯制的“西岭学校”。初中部仍在西岭镇正东场口上原西岭镇中学教学,“五
.一二”大地震后,初中部与小学部的教学楼都遭到严重破坏,现两部学生均迁至“西岭学校”的操场板房内上学,全校师生525人,幸贵明正是这所小学的校长,
“谭队长走了,我们都感到非常惋惜,他与我们学校的交道并不多,但是留给我们的印象却很深刻,他做事非常认知细致,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我们与他的交道主要是每学期的一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这已经形成了惯例,每次都是谭队长主动与我们联系。二OO四年谭队长调到西岭中队以前,西岭中队也曾经派人员来讲过课,但都不是固定一个人,自从谭队长到西岭中队以后,每学期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都是由来他主持。他的讲座很有特色,针对性强,理论的东西少联系实际的东西多,所以他的每一次讲座都会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每次他与我们联系定好时间后,他都会提前用车把他们中队自己精心制作的发生在我们当地的各类交通事故图片展板带到学校展览,他的讲座从教育入手,很注重实际,举的都是我们山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因为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很直观很形象,所以谭队长每次的讲座都会在师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每次讲完课,谭队长都会留二、三十分钟给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学生们提问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二OO八年下半年,大家都很忙,讲座推了几次,前两次是因为谭队长临时有任务取消了,第三次是我去成都学习,最后推到十二月七号才举行。每次讲座谭队长都非常重视,讲完课后他会与校方交换意见,了解各种交通安全隐患。我们这里路况复杂,条件有限,还没有村村通公路,乡村客运还无法普及,周围远地方的学生就会包车上学,超载现象非常严重,谭队长得知情况后,就找有关的出租车司机打招呼,在适当的时候还会找学校和政府,联合整治出租车送学生超载问题,经过几次整治,情况大为改观,最近几年,学生没有出过任何交通事故。”
“有件事情我的印象很深刻。有一天我在街上碰到一个开“金杯车”的出租车司机,他把我拉到一边跟我说:‘幸校长,你们学校学生的觉悟还真是高嘛!’我问他咋回事?他说:‘幸校长,你不晓得,你们学校有个叫张琴的女生那天坐我的车,她跟我说,师傅,你不准超载,你超载我们就不赶你的车。如果你再超载,我们还要告你,那是谭警官说的,害得我那天规规矩矩的,硬是一个多余的人都不敢捡。’”
“谭队长这个人为人随和,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司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他和蔼可亲,从来不拿架子,他在路上跑早操碰到人还会叮嘱你注意交通安全。谭队长做工作很细,同他讲过的事都会得到落实,我们学校提供信息,他会主动去找出租车司机谈话,做思想工作,多跑几次,司机也不好意思再违规超载了。”
“你看,我们学习这个展板,两面都有字,我们是随意安放的,有一块展板上是《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起初是在背面,当时谭队长路过时留心看了展板,就对我提出了意见:‘交通安全赏识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非常重要,你应该把它翻到正面来。’你看,现在我们就把它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幸校长一边送我们出门,一边随手指着办公综合楼大门右侧的一块展板跟我们讲。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谭东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打动每一颗善良的心,我想,原因就在于此,在别人忽略的细节上他做了有心人。
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一句流传了千百年的俗语,在民间一代一代传递着最朴素的真理。谭东,一个农民的儿子,正是默默无闻地用他的行动践行着这个真理,用他一颗朴实无华的心承担起作为男人不能也不愿推卸的责任。顶天立地的汉子,把困难踩在脚下,他征服了自己,也征服了世界!(整理:粱可玉)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