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49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7日

《多余的话》与瞿秋白的心路历程

发布时间:2010-02-07 16:54:2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1935年2月24日,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1899~1935)在福建上杭被俘。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即电令其在闽西的部属协助蒋军第三十六师军法处审讯并诱迫瞿秋白投降,未逞。6月上旬,中统派人多次劝降,也遭失败。6月18日,瞿秋白在长汀从容就义。5月17日至22日,瞿秋白写了《多余的话》,这是一篇探索瞿秋白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

  一、《多余的话》确为瞿秋白所写

  《多余的话》问世,最早于1935年8、9月间由中统特务机关创办的上海《社会新闻》杂志公开节载三章。1937年3月5日至4月5日出版的上海《逸经》半月刊,全文发表《多余的话》。但是,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左翼文化人包括瞿秋白亲属,大都说它是“伪作”,至少是被“篡改”过的。

  其实,“伪作”或“篡改”说,都站不住脚。李默庵(蒋军第十师长,兼驻闽绥署龙岩绥靖区司令官)、向贤矩(三十六师参谋长)、李克长(福建民报记者)都看过《多余的话》原稿或抄件。1964年,周恩来当面对毛泽东、陆定一说,他看过《多余的话》真迹。

  瞿秋白生前的学生和挚友丁玲,坚信《多余的话》为瞿秋白所写:“那些语言,那种心情,我是多么熟悉啊!”“非常同情他,非常理解他,尊重他坦荡胸怀”。而在那个不健全的社会里,他的坦率和真诚“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丁玲这些话,不幸言中。

  二、“求生”说是荒谬的

  瞿秋白何以写《多余的话》?社会上对其写作动机有种种判断和揣测。

  国民党中就有人认为,瞿秋白借写《多余的话》求生。但是对于这种揣度,连录寄《多余的话》文稿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杨幸之(雪华)也不赞成:“我觉得像瞿秋白这样经历沧桑的人,到了如此地步,对死生还不能参透,是不会有的事,我们不应从这方面去误解他。”

  “文革”前夕与“文革”中,“变节自首”、“叛徒自白”的谬说,导致了席卷全国的“讨瞿”行动。“文革”后,“自首”、“叛徒”说被否定。随即又有“希望人们了解”和“坦然无私地自我审判”说,“检讨”和“悔过”说,“总结教训”说,“揭露王明路线”说,其各有可取之处。而重复“文革”的“求生”说,或者变相的“求生自赎”说,则完全是荒谬的。

  《多余的话》是一部复杂深刻而又隐晦的作品,不能从某一方面简单加以解析;应该联系作者人生经历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等,进行全面的考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