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在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成的,但它却一直躺在拉贝儿子住的阁楼里几十年,直到60年后的1997年才公布于世。它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
《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John H. D. Rabe)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记录。时间跨度从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在写作日记之外,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说明。它的出版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它所记述的,都是拉贝的亲历亲见亲闻,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无人能否定其可信度。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拉贝是南京安全区的发起人之一,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他是德国纳粹党南京小组代理,这特殊身份使他的记述具有别人难以代替的作用。拉贝当时活动的范围主要在南京安全区内,因此《拉贝日记》不可能对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作出完整的系统的论断和估计。但《拉贝日记》仍然被认为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拉贝日记》是约翰?拉贝在战争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写成的,但它却一直躺在拉贝儿子住的阁楼里几十年。1996年,《拉贝日记》在美籍华人张纯如女士及邵子平博士等人的寻访下得以重见天日,12月13日在美国纽约的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上,拉贝外孙赖因哈特女士将2000多页的日记副本首次向外界公开,立即引起轰动,它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日记中记述了城区内的600多例个案,很多可与其他资料互为佐证,如幸存者李秀英等。
1997年8月,在整整60年之后,时隔南京大屠杀一个甲子轮回,《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得以公开出版,著名史学家胡绳撰写了序言;当年底,在前驻华大使埃尔文·维克特(Erwin Wickert)先生的努力下,德意志出版社(DVA)出版了拉贝日记的德文版。(无论是德文版还是英文版、日文版,都是日记原文的部分节选,章节选择略有不同,而中文版出版的则是日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