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清与家乡建设
早在1979年春天,交通部就先走一步,对开发建设蛇口工业区进行试验,使蛇口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彭德清老部长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业区的决策人之一,对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彭老部长以一个厦门同安人的特殊身份,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让厦门特区能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979年中美建交后,台湾海峡的形势日趋缓和,恢复台湾海峡南北通航已提上日程。彭老部长对此十分重视,多次专门主持会议,分析研究海峡形势,具体制订航行计划及安全保等有关措施。1979年5月27日“眉山”轮首航台湾海峡,彭老部长日夜坐镇指挥封锁了30多年之久的台湾海峡航线通航获得成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彭老部长于1983年退居二线,此后,他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他十分熟悉厦门市情和同安县情,同安是厦门特区唯一辖县,面积、人口均居全市之半,要把厦门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就必须增强对同安的支持力度。
1990年彭老部长回厦门,他诙谐地向邹尔均市长反映同安通讯落后,说想打个电话回老家都很难。邹市长很重视老部长提出的批评意见,提前把同安程控电话工程纳入计划。到1990年12月,总投资795万元人民币,建成面积4356平方米的程控综合大楼,从日本引进、开通同安至厦门480路数字微波设备,实现市话直拨和国内外长话全自动拨号。
1988年5月,彭老部长以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的名义在京接待唐沙白先生偕夫人白海棠女士,唐老先生采纳老部长的建议,当即决定投资20万元参与厦门航运电子仪器有限公司股份,并起草了一份会议纪要:为了赞助家乡振兴教育,培养人才,将每年所得的股息红利除留一部分作为扩大投资外,其余的拨给“唐沙白夫妇教育基金会”管理,基金用于奖励同安3所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和学生,随着基金的积累可逐步扩大奖励范围。唐沙白先生一家从1991年至1994年,共计捐资818万元人民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彭老部长每次回家乡,总带他主编的《中国航海史》、《中国船谱》和《中华海魂》等书籍分赠各大专院校、中学、单位及海内外乡亲。
历史上“金厦同一体联心,史缘悠久胞谊深”,每届世界同安联谊会,都由有关国家、地区同安、厦门、金门乡亲组团参加。彭老部长不顾年近九秩,乃到家乡和新加坡参加过两届世联会,号召海内外乡亲发扬同安精神,爱同安,建同安。彭老部长和省里老同志伍洪祥、张连一起,向中央建议由同安向金门供水,“两门”(厦门、金门)直航。在他有生之年,他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但他的骨灰撒入厦门、同安、金门交界的水域,他的英魂仍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关注着祖国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