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彪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45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6日

“还将老骨去沃田”——忆贺彪同志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0-02-06 09:37:30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原中顾委委员、总后勤部原副部长贺彪同志逝世已经多年了,虽然时光流逝,但作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他生前的几件小事,至今仍令我们感动不已、深受教育。

    逾墙逃宴

    1965年初秋,贺彪率医疗队在湖北麻城蹲点。大革命失败后,麻城曾爆发过著名的黄(安)麻(城)起义,是红四方面军发祥地之一。然而,这块浸染了红四方面军将士鲜血的土地,解放十多年了仍然还较贫穷,不少群众难得温饱。这使得贺彪十分忧虑,常常唏嘘感叹。一天,他和属下张自宽到了该县林店公社,调查当地自种自制中草药的情况,以便总结经验,在农村合作医疗中推广。在林店,贺彪和群众吃一样的饭;晚上则在一所农村中学教室休息,几张课桌一拼凑,就成了床铺。

    工作告一段落,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公社领导赶来同贺彪交换看法,提出要请他俩吃顿便饭,表表心意。贺彪表示,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便饭可免。但公社的同志坚持要宴请,并说明明天上午来接他们。夜深了,贺彪躺在课桌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他对张自宽说:解放都十几年了,麻城乡亲还这么贫穷,实在对不起那些死难的战友,这顿便饭怎么能咽得下去啊?他俩一商量,决定不辞而别。

    雄鸡初鸣,贺彪喊醒张自宽,收拾行装,匆忙上路。可来到大门口才发现“铁将军”把门。无奈,只好逾墙而过了。于是张自宽先将年近6旬的贺彪扶上墙头,他再翻到墙外,然后,将贺彪同志从墙头上接下来。俩人互相拍拍身上的尘土,向县城方向走去。此时,东方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

    前不久,已过古稀的张自宽老人,向笔者展示了他曾为此写下的一首打油诗:“借宿林店中学堂,搅扰师生心惶惶;又恐明日受款待,拂晓不辞学跳墙。”

    特殊时期的一首小令

    京城著名书法家大康先生曾书写过贺彪的一首《三台令·悼贺帅》,词云:“青史终辨忠奸,含冤愤别世间;元戎胸存浩气,伟业璀璨人寰。”贺彪同志的这首小令写于1973年春末,那时,“四人帮”正肆虐横行,贺龙元帅的冤案尚未平反昭雪。

    “文革”中,作为贺龙元帅的老部下,贺彪也陷入了“二月兵变”冤案中。由于他性格耿直,宁折不弯,遭受了不少精神和皮肉之苦。后来,由于周恩来总理的干预,他才得以结束在江西山区的劳动改造生活,和夫人一起回到北京治病。

    1973年春末的一天,贺龙元帅的夫人薛明突然来到贺彪夫妇当时居住的简陋的家中,令他们惊诧不已。原来,贺龙元帅身陷囹圄,一时间,妻离子散,薛明被押解到贵州偏僻山区。林彪坠机身亡后,薛明才结束了两年的“监管”生活,回到了北京。望着满脸病容、行动迟缓、一路挤公交汽车而来的薛明,贺彪夫妇心中阵阵酸楚。劫后重逢,他们有说不完的话。交谈中,贺彪才知道,贺龙元帅已于1969年6月9日含冤去世。大革命时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贺彪,自洪湖的艰苦岁月开始,就在贺龙的麾下浴血奋战……从万里长征,到陕北会师,从晋绥抗敌前线,到西北解放战争战场,在长期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闻听追随多年的老首长,竟遭如此境遇,贺彪心如刀绞,禁不住老泪纵横。

    送走了薛明,他提笔写下了前面提到的那首小令。

    从此不再钓鱼

    1982年12月,贺彪从总后勤部副部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随后,被选举为中顾委委员。戎马生涯,半生劳顿,以及“文革”中惨遭迫害,使贺彪的类风湿病日趋严重。他经年累月忍受着全身关节疼痛,除参加中顾委的活动外,还埋头于党史、军史的研究,先后出版了60余万字的专著和回忆文章。

    贺彪唯一的娱乐爱好,就是同外交部的几位离休老伙伴们一起打桥牌,方式是牌友轮流坐庄,并提供茶食。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知道,贺彪同志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垂钓。贺彪晚年曾回忆道:“我出生在江陵水乡,到13岁时,我已是家中一个像样的劳动力了,举凡插秧割谷、耕耘锄耙、采藕捕鱼等农活,我都熟练地掌握了。”也因此,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劝他去钓鱼,以强身健体。那时,京郊的养鱼塘已是星罗棋布,家中的钓竿也是现成的。经几次劝说,老人同意了。

    1986年春末的一天,贺彪等人来到京郊驻军某部农场垂钓。驻军负责人尊敬这位年近八旬的老首长,端水递茶,很是热情。这倒令老人十分不安,认为耽误了人家的工作。那天,老天不作美,风向不合,鱼总是不上钩。一个上午下来,竟没有钓上鱼!临近中午,贺彪起身告辞。驻军负责人留他吃饭,并特意说明:餐桌不上酒,伙食用料是战士们生产的,未从市场上购买任何东西。说到这个份儿上,老人表示客随主便。

    饭后回到家中,贺彪惊讶地发现,车上带回了几十斤鲜鱼!他把照顾他的小战士喊来,查问缘由。小战士告诉他,是部队的同志趁午饭间隙,专门从鱼塘里打捞的。小战士还说:钓不上鱼,捞了一点儿,没有什么大不了。听了这些话,贺彪沉默不语。虽没有批评任何人,但看得出,他心里十分不安。过了一会儿,老人说:“把鱼具收拾好吧!我老了,不再钓鱼了!”

    此后的十几年中,老人再也没有去钓过鱼。那一小捆钓鱼竿,便静静地靠在储藏间堆放杂物的屋角里。

    “还将老骨去沃田”,是贺彪首长晚年词作中的一句。正如这一诗句,贺彪的骨灰,就撒在京西那片肥沃的土地上。而他廉洁自律、刚正不阿的优良品质,却永远珍藏在许许多多人的心中。

    宣春

    (解放军报2004年06月14日第7版)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