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34370372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9月11日

乔治·奥威尔-人物评价

发布时间:2011-01-19 15:03:29      发布人: 孝行天下

乔治·奥威尔是一个经典

  乔治·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Arthur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随着对奥威尔成 就的评价越来越高,他个人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完美,各种立场的学者都对他表示敬佩,有人甚至用“圣徒”来形容他。他有坚强的道德勇气、优秀的智力和知识水平、敏锐的对未来的洞察力,并且坚持思考的独立性,忍受生活的困苦,历经挫折,仍然决不放弃。总之,作为一个个人来说,他无懈可击。
  其作品因艺术性和政治的尖锐性而闻名于世,20世纪最著名的政治寓言小说家,开创了独特的文艺风格。他的政治寓言《动物庄园》(1945)和《一九八四》(1948)已被译成60多种文字,销量超过4000万册。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文人慑于他在文坛上的巨大威望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众多读者,极力用各种形容词和名号吹捧他,称之为“20世纪冬季的良心”“一代人的冷峻良心”(V·S·普里切特)等,却有意抹杀了他作为社会主义者(而且说他是激进社会主义者也不为过)的一面(奥威尔抨击苏联的官僚专权和狭隘民族主义,主张无产阶级民主和革命的国际主义,同情并且部分地接近于列宁—托洛茨基派的共产主义者)。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中他按自己理解为西班牙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做了一定辩护(这个革命党派遭到斯大林派第三国际的迫害,在当时惟有托洛茨基领导的第四国际作为政党敢于为之辩护),对此,国际资产阶级文坛一直有很大非议。

他是一个不为大部分中国人所知的经典

  乔治·奥威尔是中国人思想和生活之外的一个文学概念。即使重新对其思考,奥威尔似乎也已成为了一段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是只要影响奥威尔的社会和思想,以及他批评的那些极权体制还存在一丝的影子,那么奥威尔的意义就仍然存在。他的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在这两篇小说中,奥威尔观察和批判了以斯大林时代的苏联为代表的,掩盖在社会主义名义下的极权主义;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的人;而小说中预言的那个极权主义政权在之后的50年中也不断地被历史所印证。由他名字而来的形容词“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经常出现在各国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然而,由于中国受前苏联极权主义的影响,奥威尔的作品很晚才在国内书店的书架上出现。即使在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对他仍然比较陌生,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人远远多于知道《一九八四》的人,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读过《一九八四》的人,就会了解到中国曾经的一段时期和他的预言是多么的相像。但奥威尔的贡献绝不限于这两部长篇作品。他的思想体现在多部短篇作品当中,像《所谓快乐,不过如此这般……》、《政治和英语》、《置身鱼腹》以及《我为什么写作》等都是包含深刻思想的文章。
  《我为什么写作》可以说汇集了他在创作巅峰时期的思想之光。想要进入奥威尔思想的读者不妨从本书开始。此外,这本书是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将更加有助于读者对奥威尔作品的理解。在奥威尔短暂的一生里,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甚至作出了许多超越时代预言。因此,他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