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凤是人民军队后勤战线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开国将军中,有一位少将,名字鲜为人知。他在军中干了一辈子后勤工作,离休后特批为少将,授衔39天后病逝,去世后他立下的遗嘱感动了无数人,他就是资凤将军。
资凤,1895年出生于湖南耒阳。1928年,朱老总率部经过资凤家乡耒阳县时,已经33岁的资凤报名参加了红军,他读过私塾,会识文断字,在军中属于知识分子,又有一定的经济才能,被朱老总亲自点名,安排记账和为新兵登记。
资凤参加了一到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跟随大部队一起长征。长征期间,资凤当起了“红管家”,他被任命为红四团会计股长,负责部队的重要文件和手榴弹等物资运输。
有一次,资凤和出纳两个人率领着众多的挑夫一起运送部队的重要军用物资,那位出纳吃不了苦当了逃兵,资凤带着这些挑夫,一刻不停地赶到前线。当资凤等人将物资运到时,四团的手榴弹正好用完,资凤的及时赶到,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因此他受到了时任红四团团长耿飚的表扬。
红军到达陕北后,资凤先后担任经理处处长、出纳股长等职位,尽管干的只是一些后勤的小事,资凤却总是一丝不苟,事无巨细,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他在新四军豫皖苏游击支队担任供给科长时,游击支队的物资供给紧张,他自己想办法解决物资。1940年,日伪军对其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地扫荡,资凤带着边区金库内所有钱将近百万元,跟随部队一起转移,硬是没有弄丢一分钱。
解放战争爆发后,资凤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供给部政委、华东军区后勤审计处总长。建国后,资凤出任南京华东军区后勤部政委,不管在任何后勤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资凤的身体出现了问题,1952年,资凤不得不离职休养。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资凤已离开工作岗位,按规定是不能授衔的,但军委没有忘记他,考虑到他这些年所做的贡献,特批他为少将军衔。
中央授予他少将,这让资凤很吃惊。他认为自己的资历,不足以授予少将,还曾多次向组织提过,是否可以把少将军衔授给其他需要的人,但组织却说他配得起少将军衔,坚决授予他少将。不过,让人惋惜地是,就在授衔后39天,资凤便重病卧床不起。
去世前,资凤把家属们都召集起来,他立下遗嘱,说现在住的小楼是组织上给自己的待遇,如果他不在了,家属也就不能再住在小楼里了,应该把小楼腾出来,交给组织去安排。资凤去世后的第二凤,家属们按照他的遗嘱,将中央分配给他的小楼,交给了国家。资凤将军的妻子和孩子搬到了一座平房居住。
资凤是人民军队后勤战线上的一位杰出代表,是开国将军中第一位去世的。他掌管了人民军队20多年的财政大权,却是一贫如洗,两袖清风。他的这种清廉奉公,勇于付出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