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7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读《清贫精神——重读方志敏》

发布时间:2010-02-03 15:20:47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历史,并不仅仅意味着既往的静态性的存在,它更意味着后人对其历久弥新的记忆、叙述与阐释。1935年5月26月,方志敏在囹圄之中写下了著名的《清贫》一文。这篇总共一千余字的简洁文字,以其诚挚的革命情怀与高尚的志士节操,成为影响深远的文本之一;也与《可爱的中国》、《死!》等方志敏的其他文字一起,共同汇成了流芳久远的方志敏精神。“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一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仍然耳熟能详。最近,由王晓春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文读本《清贫精神——重该方志敏》一书,再次对这笔精神财富与文化资源作出了一种时代性的深度开掘与阐释。

  任何一种令人感动的人格精神,都不可能是无所依凭的天外飞物,而是传统与现实相结合、个人与时代相砥砺的产物。因此,只有在足够的社会视野与历史深度中,才能真正认识这一精神的丰富内涵。重读方志敏,《清贫精神》一书并没有局限于方志敏本人来简单地论述清贫精神,而是将其放置于历史的坐标下来考察清贫精神这一清风正气的继承与光大,展示其千古流芳的历史渊源与“还看今朝”的时代风采。全书以“共产主义殉道者的宝贵财富——清贫精神与方志敏的人生追求”统括总领全书,将清贫精神精当地概括为俭约素朴、洁白清贫;克己奉公、秉德无私;热忱爱国、赤胆忠心;坚贞不屈、舍生忘死四个方面,而后则分别以“远古飘来的红线——清贫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救国兴邦的神光——清贫精神与老一辈革命家的理想信念”、“承诺时代的吁请——清贫精神与当代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三章,以时代古今为序,分别论述了中国历史上传统古代仁人志士、现代革命者、当代共产党人一以贯之而又代有创新、不断推进,将清贫精神光大发扬的历史。最后一章“托起明天的太阳——清贫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落脚于申述清贫精神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使命的深远意义。

  既往的革命精神教育类图书,无可讳言的是,普遍存在着内容充实而艺术性不足、讲究思想灌输而可读性不足的缺陷。就方志敏《清贫》一文来说,从现有的解读成果看,多是单篇性的提及、引用及例证等零散读解方式,而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深入开掘。《清贫精神》把这一历史文本及精神财富作为一种可供深度开掘的出版资源,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突破。洁白朴素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革命者高尚的人生态度,也是现代人应该践履躬行的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日本学者中野孝次所著的《清贫思想》一书,在中国掀起一阵热读潮流;还有诸如《简单生活》一类图书大行其道。其所折射出的思想背景,即在于日益物化的时代条件下大众对简单生活的人性追求,在人“穷得只剩下钱了”的转型时代语境中对精神境界的执著坚守。《清贫精神》一书的作者认识到,“清贫精神”也是一个极有文化内涵可供开掘的选题。作者以清贫精神的革命意义为主体,而同时不忘凸显其在时代背景下对现代人全方位的意义,使自己既立足于从革命史角度来读解清贫精神,又避免了仅仅满足于从这一维来将本来内涵丰富、有血有肉的清贫精神简单化腌制的局限。与此相适应,其在形式上的一个重大创意,就是将图文有机互动地结合,使读者不仅从革命史角度、政治意义上感动于清贫的革命精神境界,也从文化史、思想史的角度为清贫精神的人性化光辉所折服。

  就像《清贫精神》一书情文并茂的引言中所说:“今天,我们重新打开《清贫》,重新体味清贫的力量。在实现我们的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重读《清贫》,是追求让我们前进的步履更加坚定;在迎接八面来风、审视纷纭世象、充满着选择与诱惑的时代路口重读《清贫》,是渴望让我们涅的灵魂更加纯粹;这是一种精神的朝圣,一种历史的接力。”在人类迈入新千年,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读方志敏留下的文本及由他所荷载的清贫精神,更有其重要的时代性意义。毫无疑问,我们所说的“清贫”并非方志敏时代的清贫;更非提倡摒拒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不以物欲为尚的清贫精神,则是永远无法丢弃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