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63
本馆由[ 李海军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汤恩伯-战争生涯

发布时间:2010-02-03 11:16:33      发布人: 李海军

    抗日时期

    抗日战争初期,汤恩伯为第二十军团军团长,参加战役包括南口血战、鲁南会战,与及台儿庄会战。1937年7月抗战军兴,汤恩伯即奉命率第13军开南口布防。南口为西北关钥,1926年刘汝明与奉军血战之处,在战略地位上非常重要。第13军在怀来、南口与居庸关一线与日军血战10日,直到张垣被日军突破,才不得不突围。南口血战在抗战史上威名显赫。第13军是这一场战役的主力,伤亡12600人,占全军人数的45%以上。

    这场防御战,中国军人打得勇猛、顽强、悲壮、机智。打掉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创下了一次战役日军死伤万人以上的记录,延缓了日军进攻山西的时间,使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破灭了。当时,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周刊短评写道:“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久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第13军突围之后调河北刑台整训,汤氏升任第20军团军团长,辖第13军与第85军。正遇河北两路战线崩溃,汤军团抵挡突进的日军第14师团于漳河,直到10月底才将防务交给第32军,急调晋东,再度应援第二战区,转战同蒲路。

    1938年1月,第20军团调南阳整训。2月即调归德,成为鲁南会战之中坚。3月第20军团急开临城,参与鲁南会战,并指挥第52军。汤氏在此役中显露其战略素养,第20军团到临城之后猛攻枣庄峄县,日军以一个旅团进援台儿庄,汤恩伯一个反手拍将日军第10师团圈入包围圈,再沿台枣公路猛烈冲杀,贯穿日军阵线4公里,第2集团军则在台儿庄正面坚拒,使日军在两面夹攻前大溃。台儿庄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传奇故事,汤军团之功不可没也。

    1938年5月,第五战区总撤退,汤恩伯率部撤往南阳。第五战区对撤退路线之规划甚差,所以第20军团宁可自择路线,使李宗仁长官对汤氏衔恨甚深。1938年5月兼任第五战区陇海兵团总指挥(副刘汝明),旋调上高,兼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为武汉会战后盾。1937年6月,汤氏升任第31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7月,蒋介石有意整顿一支攻击军,对日军后方进行战略突进,汤恩伯即受任为军委会突击军军长。这段历史少有人知,这个突击军辖第4师、第89师、第200师。其中的第200师当时是不折不扣的装甲师,军部并配署完整特种兵,可以说突击军是中国的第一支装甲军!这个突击军在上高整编,但是战局恶化过速,使军委会不得不放弃反攻大计,而将汤集团军使用于瑞昌、阳新、通山一带阻击战。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接近尾声,第31集团军调往邵阳整补。1939年元月开宜城,再度隶属第五战区。5月参与随枣会战,纵横襄花路,成为日军口中的坚强部队。1939年12月冬季攻势奉蒋介石手谕进击第3师团大获全胜,成为冬季攻势中最辉煌的一段。1940年5月枣宜会战,第五战区主战场虽然全面失利,中央兵团完全崩溃,但是第31集团军仍打的有声有色。1941年2月豫南会战与敌大战于舞阳,日军再度惨遭重击。华北日军对汤氏衔恨至深,以汤恩伯部为天字第一号大敌。

    1940年后汤氏兼任鲁、苏、豫、皖四省战区的行政长官。汤氏兼长民政之后豫南大灾,但汤部大事扩军,部队素质良莠不齐。汤部为了维持军费,在重灾之区大事征敛,河南省税征起著名的“汤粮”。汤恩伯部一度发展至四个集团军,含大量游杂部队共30万官兵,大半靠河南一省支持。所以河南四害,“水、旱、蝗、汤”之谣不胫而走。1942年1月汤氏兼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成立副长官部。1943年9月兼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中美合作所第10训练班主任。

    1944年4月日军发起豫中会战,第一战区防线全面崩溃,汤恩伯部野战军安全撤出中州,可谓战略性转进。这次撤退常被形容为如何狼狈,其实汤部之退尚称可佳。日军检讨即称“作战目的虽在捕捉汤之主力,而在禹县等地获得局部性胜利,但其主力则在汤之巧妙指挥下逸脱,始终未能捕获意志顽强的汤兵团”。结论出自最嘉遮掩的日寇之口,可觇其实。

    1944年12月,汤氏调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辖第9军、第13军、第29军、第57军、第89军、第97军及第98军。汤部大部份经四川急开贵州,而第31集团军仍在王仲廉领导下在豫西山地与日寇奋战,并创造豫西鄂北会战之大捷。1945年3月汤氏出任第3方面军司令官,5月获选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第3方面军在1945年7月于广西发动华南大反攻,战功卓著。日寇于1945年8月投降。

    内战时期

    汤指挥进攻山东解放区未能克敌,手下之国军主力,张灵甫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共军歼灭,汤因而被撤职,后转任南京卫戍司令。不过随后因黄泛区大会战,有其战功,因而又于1947年兼任陆军副司令,并曾代理总司令,此为汤恩伯军旅生涯最高职位。

    1949年蒋介石下野后,力荐汤出任京沪杭警备司令,负责隔江保护南京、上海。但是代总统李宗仁对汤能否胜任表示质疑,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曾说:“汤恩伯当一师长已嫌过份,你(蒋介石)竟还把这种人引为心腹。”不久,共军渡江战役胜利,随即占南京和上海。汤将所部撤往福建、台湾。期间与汤恩伯亦师亦友的陈仪试图向汤策反,为汤恩伯所拒并呈报上级,于是蒋介石逮捕陈仪。

    1949年8月,汤任福建省主席兼厦门警备司令。在解放军进攻厦门时弃军而走并将总部移到金门,督导李良荣二十二兵团,在胡琏十二兵团部分抵金门后,渡海进攻金门的解放军全数阵亡、被俘,此为金门战役。之后前往台湾任战略顾问。

    汤氏在内战时表现极差,将一生勋业败尽。徐州绥署之攻势的确为其攻势作战指挥之素养不足,而对京沪防卫战则有过大的期待,但整体败局实在无从挽救,厦门之弃军而走则为一生之最大污点。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