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58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梁思永:成就与贡献

发布时间:2010-02-03 10:04:3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树立科学的考古学方法

    作为第一位走出国门,接受西方考古学正规训练的学者,梁思永引进传播了现代考古学的 方法,又使之切合中国国情与文化传统。考古学方法基石之一的类型学就是由他阐释和实践的。他在精细分类的基础上,将西阴村的遗物与国内外其他史前文化比较,从而认识西阴村陶片蕴含的文化特征,认识到新石器时代后半期,远东存在两大基本陶器型式,即中国北方的无彩陶与西阴、仰韶的彩陶。

    此外,他还认为要了解古人如何制作器物,最好能从现在的民间手工艺技术入手。为此,他在北京曾调查过工匠制作玉器的技术,并收集工具标本。在昆明期间,他从民族学、人类学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作了调查,从对陶器制造的研究到对农业灌溉系统和青铜器工业的考察,而这种观察又反过来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安阳发掘中收集的考古资料的理解。梁思永的这些做法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考古学的某些理论不谋而合。如引进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验分析的方法等,可以说是新考古学一派的先驱。

    树立科学的田野考古工作典范

    1930年,梁思永富有创造性地把地层学应用于昂昂溪遗址发掘工作中。这是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首次科学发掘。事先,梁思永对东北、蒙古带的史前考古已有清楚的认识。到达之后,他调查分析了这里的地理人文环境。他考察的4个沙冈,挖掘的8个坑都经过了选择,其大小、深度、土层、出土遗物等都有详细记录。这次发掘为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奠定了田野考古的基础。

    在殷墟发掘中,梁思永对于组织上和方法上都有重要的改进,使田野发掘进入注重文化层的新境界。"文化层"的观念导致了现代考古学的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梁思永也因此理清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小屯文化的关系,纠正了当时一些学者的错误认识。通过龙山文化和后冈三叠层的大量田野考古资料,驳斥了西方一些学者的论据,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的论断。使我国田野考古工作开始跨入世界先进水平,为后来田野考古工作树立了光辉典范。

    培养大批考古专业人才

    我国老一辈的考古学家,像已故的夏鼐、尹达、郭宏均和尹焕章等人都在历次殷墟发掘中受到梁思永的熏陶和培养。

    为培养考古专业的人才,梁思永积极举办考古工作人员的训练班。从教学人员的配备,课程的设置,实习的选点都做认真的建设和安排。他还特别关注一些青年考古工作者的报告编写问题。他在病床上,用铅笔在便条上所完成的《殷代陶器》和《考古报告的主要内容》两稿,是为辅导青年考古工作者编写考古报告所列的提纲。它们对考古报告的编写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使许多青年考古工作者受益匪浅。

    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

    1930年9月28日至10月6日, 梁思永在昂昂溪进行考古发掘时条件极其艰苦。每天要徒步往返驻地与遗址之间,而秋冬之交的昂昂溪天气特别寒冷。梁思永及其助手每天去考古工地时,都必须脱掉鞋,把裤腿卷到大腿根处,光着脚淌着冰凉的积水,才能到达遗址。

    1931年春,梁思永便去参加小屯与后冈的发掘。秋天参加历城第二次发掘,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辛苦和劳累,1932年春,梁思永患病倒下。1934年病情刚一好就奔赴安阳西北冈殷墟发掘工地。

    抗战爆发后,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梁思永坚持考古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以病弱的身体为我国考古事业努力工作。

    梁思永这种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与病魔斗争的忘我工作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