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达生平年表
1891年1月25日(农历辛卯年12月29日)
李章达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城后街,16岁前和蒋光鼐等一起在东莞师范学堂毕业。
1906年
考进广东陆军小学,同期同学有陈铭枢、蒋光鼐等,由朱执信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帮助朱执信宣传反清活动。
1909年
陆小毕业后,考进南京陆军第四学校,同期同学有陈铭枢、蒋光鼐、吕超等。担任同盟会秘密组织工作,与谭人凤联系,传递同盟会革命党人的活动信息执行反清工作。
1911年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立即率学生军一部赶赴武昌,作为首批中央第二敢死队员,和同班同学陈铭枢、蒋光鼐,及南京陆小的陈果夫等一起,赶赴汉口龙王庙前线与清军作战。又作为黄兴卫队亲随黄兴坚持近五十天的大小战役,自黄兴武昌东去,部队解散,回到广州。
1912年
1月,协助朱执信整编民军,负责顺德绿林首领黎炳球的黎字军,大刀阔斧地整顿作风,严肃军纪,并进行军事训练,建立革命基本武装。6月考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中央陆军大学前身)第一期。同期同学有唐生智、陈铭枢、蒋光鼐、季方等。1913年6月李烈钧在江西发动二次革命,跟随李烈钧任少校参谋,参予江西湖口讨袁战役。讨袁兵败后逃往上海。后完成学业,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①
1915年
春,与蒋光鼐、张廷辅在香港九龙塘养花种菜,设平民印书馆,出版《平民日报》,宣传三民主义,揭露袁世凯称帝。
1916年
李烈钧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李章达即加入反袁行列,在滇军司令部任少校参谋。
1916年
年初,援闽粤军成立,即在粤军总参谋长邓铿幕下任参谋,随军进攻福建,参预漳州江东桥等战役,打败了北洋军阀—福州督军李厚基,占领了汀州、漳州、龙岩等。粤军陈炯明开始作逐利之计,李章达不满这种军阀割据作风,愤而离开漳州回穗。
1919年
李章达应朱执信邀请到上海助以臂力。抵沪后,谒见孙中山,住在长滨路廖仲恺家历时一年,协助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人办《建设杂志》。搞发行工作,学习革命理论,并跟廖仲恺学习英语。为了解、学习俄国革命成功经验,孙中山派朱执信、李章达到苏联考察。他们一起努力学习俄文。
1920年
由廖仲恺给李章达赴俄国所需的经费,到达俄国境内的伯兰俄维辛,(远东共和国)惜因赤塔战事所阻未能继续前进,遂经天津回到广州,第二年春天终于到达莫斯科代表孙中山和苏联提交孙本人的联合向北洋军阀进军的意向,回穗后向孙中山作了详细的考察汇报。
1921年
年初,粤军第一师成立,李章达即被派到邓铿师长的第一师任师直属工兵营中校营长,同事中有邓演达、叶挺等。末几,孙中山出兵湖南进行北伐,把当时的滇,赣、粤各军集中,在桂林设大本营。陈可钰任大元帅府警卫团长,李章达任副团长。因陈可钰兼任师部参谋长,不能离开广州,故警卫团实际上由李章达率领,开赴桂林担负警卫任务。其时警卫团除保卫大本营外,还四出剿匪,维护社会治安。深得当地民众称颂。
1922年
3月,邓铿被陈炯明部下暗杀,孙中山决定督师回粤,改道韶关北伐。李章达率警卫团随伺左右。这期间孙中山将警卫团扩充为两个团。任命李章达为第二团团长(孙中山警卫团)兼大元帅府少将参军。同时期任参军的还有蒋介石、吴铁城。
6月初,孙中山回到广州,住观音山(今越秀山)粤秀楼。李章达所率的警卫团负责警卫任务。6月15日凌晨,陈炯明部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化装避至永丰舰,警卫团官兵与叛军浴血奋战。
6月17日李章达获悉孙中山已在永丰舰,立即赶到舰上,这期间以大元帅府参军的身份一直随伺孙中山左右,进行反击陈炯明叛变的具体工作。
6月18日,李章达向孙中山建议派人到广州、香港等地联络打散官兵,并亲草请款呈文,由孙中山亲笔批准,李章达领款后,即派营长蒋光鼐携款前往招抚。②
8月,孙中山离粤赴上海,临行前指定李章达留广州,办理一切末完事项。③李章达和叶挺在广州昌兴街租了一间店铺的二楼,以开办“通讯社”为掩护,进行秘密联络工作。这期间介绍同乡同族的李少村之女李秀文与叶挺结婚。(后叶,李在1926年2月2日结婚)
10月,孙中山在福州成立东路讨贼军总部辖第一军军长黄大伟、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兼),第三军军长李福林,总司令许崇智。孙中山任命李章达为总部中将副官长;蒋介石为参谋长。
1923年
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组织大本营,李章达随东路讨贼军自闽回穗,孙中山任命李章达为大元帅府中将宪兵司令。叶挺为参谋长。④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之后,协助廖仲恺办理党务。8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上,李章达被推选为中央农民部长;兼平粜局委员。8月21日第一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毕业及第二届新学员开学典礼,新旧学员200多人齐集礼堂。9:30时中央农民部长李章达等到来宾到,孙中山总理10时到会。李章达致开会词;孙中山致训词;苏联顾问鲍罗庭发表演说。⑤ 这时期和中共党员彭湃;罗绮园;杨殷;邓中夏;苏兆征;杨匏安等经常联系。10月陈铭枢从南京写信给李章达及邓演达并告知归穗日期,李章达立即向廖仲恺汇报,并代表大元帅府赴香港接陈铭枢、黄居素、陈秋霖回穗,重返军旅。⑥
1925年
年初,任大元帅府卫戍司令部中将参谋长,7月1日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成立惩吏院,任命李章达为委员并兼国民政府军法委员会主席。1925年6月,建国粤军平定刘震寰、杨希闵之乱后,革命政府扩军,李章达的老同学陈铭枢在第一师处境不佳,章达代表廖仲恺找他,拟把第一旅拉出第一师,另编为独立师,因陈不考虑而作罢。⑦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8月20日廖仲恺又被行刺,章达心情沉痛,深刻认识了右派的真面目,并向他们作坚决的斗争。12月,国民政府任命李章达为廖仲恺案特别法庭审判员。⑧
1926年
四月,兼任广州市公安局长,任职期间,锐意整顿,严肃警纪,防微杜渐,使广州市的治安大为好转。同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5月7日,在报上发表《为“五。七”国耻纪念告全国警士们》,为了巩固广州革命首都,支援北伐,公安局执行政府命令,筹措北伐军饷,5月开始由市公安局负责征收北伐军费。市局除向本市报告外,并采取将任务落实到十二个区署,每月要收足三十万各种捐税。并将国民政府公债1000万推销任务落实到各区警署及分署,彻实地完成任务。军队在北伐中需要大量民工,征募民工等工作也是由市公安局负责,6月25日市局张贴招募报告,每月工资15元,又加由市公安局津贴工食银5元,7月份募送自愿民工6105名。实际上有力支持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0月26日又在报上发表《为反英援韩告全国同胞书》教育群众勿忘国耻。
11月28日,又举行工警大型联欢会,到会一万多人,李章达,邓中夏,苏兆征,陆宗骐,孙炳文等发表演说。李章达明确指出:“工人与警察联合起来;革命警察必需保护工人”、“工人必需协助警察;工警联合巩固后方”。“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这种依靠工人阶级搞好治安的作法,深得民心。并被民新影画公司拍摄成纪录片,广为传播。12月底,因国民党右派张静江,胡汉民,蒋介石等认为工警大联欢会为过左行动,横加指责。李章达愤而辞去广州市公安局长的兼职,是年底举家迁居香港。
1927年
9月,蒋光鼐;蔡廷锴率第十师入赣东,10月,入福建省,蔡廷锴缅怀李章达文章中说:“我率第十师第一次入闽李章达即来福建从旁帮助,回师广州后李章达被聘为广东省政府顾问,暗中仍协助我师解决了很多困难问题”。“张黄事变”,李章达应张、黄、之邀即从香港赶来广州,支持张发奎,黄琪翔。随即赴福州市,劝说蒋光鼐,蔡廷锴与张发奎合作。反对蒋介石9月16日在南京成立的中央特别委员会。但事未成功,返回香港。
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化装逃到香港,直奔李章达家中暂避,后李章达又给予资助,帮助叶挺安全转移到外地。
1929年—1930年间
汪精卫派陈公博,沈崧等人先后携汪的亲笔信请李章达参加国民党中央的北平扩大会议和广州非常会议,均被李章达推却。
1931年
2月 ,国民党内部“宁、粤分裂”粤派打着“护党救国;打倒独裁”的旗号,另立国民政府,李章达支持这次反蒋活动。
6月,赶赴赣州,面晤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劝说其联合两广势力共同反蒋。
10月,应蒋光鼐、蔡廷锴之邀往上海住在蒋光鼐家里。
1932年
1月,淞沪抗日战争爆发,章达协助蒋、蔡等十九路军将领筹划军机,贡献颇大。⑨
“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结束,李章达离沪返港。
冬,宋子文派陆文澜赴港找李章达,并携有蒋介石的亲笔信,谓蒋介石请章达当福建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并委任蒋光鼐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为绥靖公署主任。章达以光鼐、廷锴平素与他交谊至深,易于共事,故应允下来。过了若干日子,蒋介石电催他到了汉口,当面向章达说明了福建省人事安排情况,随后就把名单在报上全部发表了。
1933年
1月,离港赴闽就职,日侵略军己攻占山海关,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章达很不满,多次与蒋光鼐,蔡廷锴联名电请国民党中央允准北上抗日,但均未能置理。
3月,章达以福建省军政代表的身份回粤与西南政府洽谈订立粤、桂、赣,闽四省联防之盟。并亲自起草该联盟约章,约章虽然签订,但不能真正实施,于是在8月告假离闽返港。
11月上旬,被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特邀重新入闽。共商抗日反蒋大计,并以他特殊的身份,带着蒋、蔡的联名信到广州与陈济棠、李宗仁晤谈。
11月18日,出席“闽变”主要策划人及十九路军主要将领在鼓山召开的紧急会议。讨论了成立人民政府的时间;有关修改政策;政纲;废弃青天白日旗;及商讨军事;财政等问题。李章达建议应立即公开宣布脱离国民党,与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得到大部份决策者的赞成,他还亲自起草脱离国民党的通电宣言:“南京政府成立以来,整个国民党为蒋中正所把持操纵,于是蒋氏乃得肆行其残民卖国之手段,使我人民陷入于悲惨凄惶之境…,宣布谨以最光明之态度脱离国民党党籍……”。并领衔发出。
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