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53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舒新城与《辞海》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0-02-03 08:52:38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摘自海南日报《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辞海》的前世今生》:舒新城是湖南溆浦人,在他30岁到35岁的5年之间,他竟以一人之力,编著了各类教育书籍达17种、400万字之多。1922年,舒新城在吴淞中国公学任教时,陆费逵应邀来校演讲。就是在这次演讲中,两人一见如故,从此订交。对于舒新城的能力和名气,陆费逵都觉得他乃是出任《辞海》主编和整个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的最佳人选。从那时起,陆费逵便有意请舒新城主持中华书局的编纂工作。翌年一月,两人再次见面时,陆费逵向舒新城提出请求,但舒新城以他不愿管理具体事务为由婉辞。

    1925年6月,舒新城因学潮由川被驱返宁,陆费逵再度萌生了邀请舒新城加盟的念头。当月,当舒新城来访时,陆费逵果然再次向他递出橄榄枝。但舒新城仍不愿意到中华书局就任,他对陆费逵坦言相告,说明他的理想是办一家私人学院,为了筹集款项,他想通过编纂词典来出售书稿。陆费逵与舒新城乃真正意义上的君子之交,自然不便相强,却答应他将帮助舒新城的词典出版。1927年4月,舒新城编辞典经济不支,希望陆费逵予以支持,陆费逵当即答应从6月份起,每月预支稿费大洋300元。正是在陆费逵的帮助下,舒新城手里的这部辞典才得以顺利完稿,并于1930年由中华书局以《中华百科辞典》的书名出版。对于陆费逵的帮助,舒新城铭记于心。1928年3月,当陆费逵再次给舒新城写了封长信,约请他主持中华书局已启动多年却因故搁置下来的《辞海》的编纂工作时,舒新城为陆费逵这种三顾茅庐式的赤诚所打动,终于在当年4月23日,赴上海就任《辞海》主编。在舒新城的主持下,《辞海》的编纂工作终于在几年后完成,交于1936年出版发行。

    在舒新城留下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当年记下的关于《辞海》的大量琐细工作,如定稿、发排、校对、定价、样张等等,事无巨细,舒新城均要亲自过问。尤其值得一说的是,1936年的上海基本已成为中日博弈的主要城市,《辞海》中有一些条目涉及到日军对中国的侵略,日方曾通过多种渠道向中华书局和舒新城施加压力,但舒新城顶住压力,坚决不同意删除。1944年,当抗日战争进入一个最艰难的境地时,留守上海的舒新城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主持了《辞海》缩印合订本的出版工作。该合订本以剪贴代替排字,既便于读者检索,又可节省纸张,从而降低定价,以便让更多的普通读者也能够拥有一本梦寐以求的《辞海》。1947年,《辞海》合订本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一再重印,从而使《辞海》真正从专家学者的心头好走向普罗大众。对此,舒新城功不可没。

    1957年9月17日,毛泽东在上海视察期间,接见了舒新城先生。接见时,舒新城向毛泽东提出了修订《辞海》和新编百科全书的建议。两项提议,都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毛说:“我极为赞成”。此后不久,有关部门就把修订《辞海》的任务交给了上海。1958年,上海成立了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也就是后来的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前身),舒新城出任主任、李俊民出任副主任。1959年,又在上海成立了《辞海》编辑委员会,同样由舒新城任主任,罗竹风、曹漫之任副主任。

    作者:聂作平 [编辑 地瓜]

    来源:海南日报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