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一个光辉的名字与一支军队的历史
“八一”前夕,我们拜访了张思德生前战友、北京卫戍区副军职离休干部杜泽洲。他和张思德同籍同龄又同时入伍,亲眼目睹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桩桩事例,现场聆听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抚今追昔,这位已经92岁高龄的老人心潮难平。
名篇问世
服务人民融入我军血脉
张思德,一个生于平凡、死于偶然的普通战士,为什么会让党和军队的领袖为之动容?事过63年,为什么还被所有中国人传颂景仰?
面对我们的提问,杜泽洲用《为人民服务》中的名句作答:“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他说,毛主席对一名普通战士的死,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
张思德18岁参加红军,三过草地,负过三次伤,立过多次功。长征的时候,杜泽洲是四方面军总通信营一连六班班长,张思德是他班里的战士。张思德平时话语不多,但他看似平凡的言行却总是迸出闪光点,让杜泽洲至今难忘。过草地时,一位姓李的战士陷入沼泽,张思德趴在泥潭中,让杜泽洲和战友踩在自己身上把小李拉了出来。途中缺粮,他抢在战友前面“尝百草”,一次由于中毒,半个多小时失去知觉。中央警备团成立时,当了7年班长的张思德愉快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一连成为一名普通战士,没有一丝怨言。随后,他到南泥湾开荒,到安塞县烧炭,依然没有一丝怨言。
杜泽洲说,与身边绝大多数战友相比,张思德的牺牲算不得惊天动地、壮怀激烈,他倒在了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工作岗位上。追悼会上,毛泽东之所以一口气作了一个多小时的即兴讲话,正是因为他了解张思德朴实感人的经历,有感而发。
现场聆听毛泽东讲话的杜泽洲没有想到,让自己热泪满眶的这次即兴演讲,不仅是一篇悼念战友的祭文,更成为一个政党、一支军队的宣言,它把“为人民服务”融入了人民军队的血脉。
鱼水交融
人民军队赢得群众拥戴
“毛主席的讲话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杜泽洲回忆说,张思德只留下了两张照片,都与烧炭有关,足以说明他干一行爱一行,烧炭已经烧出了名气。在张思德的影响下,大家对人民军队的宗旨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大伙一心只想着冲锋陷阵去前线,听完主席讲话才明白,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倒下后,千千万万个“张思德”站了起来。杜泽洲有个叫杜林森的战友,被大家称作“气死牛”,一天能开荒六亩三分地。毛泽东接见杜林森时,曾风趣地说:“别人管你叫‘气死牛’,我看你也叫‘气死人’呐!开荒生产,不把敌人气死,也要气他个半死。”杜泽洲还有个战友叫王国初,当时由于延安用纸困难,被派去学习造纸。不到一年时间,这位驰骋沙场的英雄竟成了远近有名的造纸能手。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为人民服务”如一盏光芒万丈的灯塔,激励着人民军队为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从百团大战到三大战役……有名可查的烈士就高达370万人。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解放战争中,参战的民兵有550万,支前群众达几千万。沂蒙山区在战争年代总人口仅有420万,但支前拥军的群众就有100多万。
聊到这里,杜泽洲说:“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的胜利就无从谈起!”仓皇逃至台湾的蒋介石在查找失败原因时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军队虽然强大,但体系内的官兵都是为了升官发财,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薪火相传
续写服务人民新篇章
杜泽洲的家中,张思德的画像依然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远处,中南海新华门的照壁上,“为人民服务”的金色大字依然熠熠生辉。
新华门外的长安街上,历次国庆阅兵走过的方阵,依然高呼着响彻云霄的口号:“为人民服务!”
人民不会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各条战线上,人民军队铸剑为犁,用扛枪的肩膀扛起了铁镐和钻机,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当侵略者挑起战火的时候,他们又毅然奋起,奔向保家卫国的边疆;当洪水肆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防洪堤坝;当非典疫情袭击神州时,他们又义无反顾冲向第一线,创造了“小汤山奇迹”……
雷锋、欧阳海、徐洪刚、李国安、李向群、华益慰……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穿越时空的火炬,传递着为人民服务的火种,伴随人民群众走过了80年的风风雨雨。“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解放军来了人心定”,人民军队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回顾历史,杜泽洲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耄耋之年的他仍然时刻关注着老部队的发展变化,在他眼中,新时期的革命军人进一步拓展了服务人民的时代内涵:
杜泽洲的老部队、北京卫戍区组织官兵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定了141个挂钩帮建点,开展“一兵学一技,一班带一户,一连帮一村”活动;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驻京部队开展了“礼仪训练进操场、外语学习进课堂、奥运宣传进社区”活动;部队营区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部队建设实现了与驻地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说到对青年官兵的寄语,杜泽洲语重心长:“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新时期的军人不仅有服务人民的思想,更具备服务人民的本领,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把为人民服务的传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