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嵩口张氏宗亲一年前曾在永泰城关集资60万元建成张元幹纪念馆
15日,此地的四乡百姓如同寻常赶圩,早早地从四面而来,偏远小镇的镇中心一下子集中了近万人。当日,张元幹重33吨、高5.8米的塑像在故乡揭幕,张氏后人颇多的嵩口镇一下子热闹起来。
这一人非同一般:张元幹是嵩口镇月州村人,在南宋时期坚定抗金保国,首开豪放派词风先河,浩荡的《芦川集》和《芦川归来集》,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词的发展史上居里程碑地位。
这一镇亦不同凡响:恰处福建永泰、闽清、尤溪、德化四县的水陆中心,昔为闽中重要商埠,元朝至正年间设漈门巡检署,其中的月洲村从宋至清出了41位进士,颇显求文求进之风。此地亦是道教圣人张圣君的故乡,而60多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也是当地一景。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将此地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走在嵩口镇往德星楼古渡码头的路上,鹅卵石铺就的道路显现着原始的整齐,而码头边上明清以来重修者所立之碑错落斑驳,余天后宫显往日的繁华。嵩口镇党委书记张培奋介绍,这里曾经是闽中地区木材转往福州销售与转运的集中地。
海内外嵩口张氏宗亲一年前曾在永泰城关集资60万元建成张元幹纪念馆。这一回,张元幹塑像在嵩口镇落成,张培奋表示,将以此为起点,拉开古镇建设发展序幕,以古老的文化拯救当地落后的经济。
当地制定的《永泰嵩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已获福建省政府的同意,国家、省及地方的建设资金正陆续到位。当地的林聿发老人说,一代一代嵩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从前是乡亲们的自豪,现在是一个希望。
嵩口古风未失。当地的农历初一、十五仍为传统的圩日,镇内直街、横街、米粉街、关帝庙街店面依旧留有当商业繁荣的印记,钱庄、客栈、果品、米粉、酿酒、酱油等知名产业等待或传承中,转鸡头、十二道菜、十锦小食等坊间食俗仍然流传。
不过张培奋认为古建筑才是古镇最独特的地方,而古建筑内的木雕特色也是全国独有。端文坂厝等府第式民居,下坂厝、下新厝、垄口厝等围拢屋式民居,万安堡、成厚庄等堡寨式民居,张元幹纪念堂、林家祠堂、杨家祠堂、张家祠堂、天后宫、五显宫、天主教堂、关帝庙等祭祀建筑,道南书院(遗址)、格致小学等书院,都成为张培奋向记者点数的“家珍”。
钟山、锦屏山、笔架山、大樟溪枕山环水,嵩口由此得成古八景:孤山梅树、星楼晚渡、阁坂春耕、寿春钟鼓、天马观灯、官塘采莲、钟潭映月、钟山远眺。张培奋介绍,这也是规划保护的重点。
走进万安堡这个当地的堡寨,四面以卵石及黄土筑成的高墙,雄伟的气势已不见当年的细腻,堡内居民好奇地打探着稀有的来访者,嵩口人“净宗不如敬祖”的守候,正面临着破局。
文化的寄托来自于珍视。水路没落,陆路不算发达的嵩口,在镇长鲍瑞坊眼中,最有价值的还是文化的沉积,“当地月缺,道南,月洲,绉湖等村名,都显示与一般山村不一样的人文符号与意境”。
建防洪堤、消防带与景观带保护古镇,抢修式修复古民居,镇内建成几个标志性的门楼,都是古镇近期要发生的事情。然而,“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陇有田”更是这一千年古镇人文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