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艺术师承
于非闇从46岁才开始研究工笔花鸟画,起步虽晚,但大器晚成,成就极大。这与他曾学过园艺学、鸟类学,为后来画工笔花鸟画打下基础。到了40年代其名声与张大千不相上下。他研究工笔花鸟画,从学清代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画,并着意研究赵佶手法。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期间,接触到不少古画,开扩了眼界,提高了画艺。作画主张师古而不泥古,更重师法造化。能再现一草一叶瞬间动态特点,而不似静物之拘板。除学习卷轴画外,又学宋纯丝古朴的装饰手法。在勾线用笔上吸收了书法的方法,填色上主张柔婉鲜华,表现出形象的气骨。反对过于工巧细密而失掉笔墨高韵和整体精神。作画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白描兰竹水仙,生动传神,秀雅清逸,所画牡丹能将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萃于一枝。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尽与自然相吻合。书法为瘦金体,兼善治印。
于非闇的艺术特色可以从其师承关系上得知。陈洪绶对于非闇的影响巨大。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今浙江诸暨)人。性情孤傲倔强,崇祯时为监生,召为内廷供奉,不就;明亡后,清兵入浙东,出家为僧,号悔迟、老迟。善诗,工书法,长于绘画。擅人物、山水、花鸟、竹石等,以工笔人物著称。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北方的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而陈洪绶又师法武林派蓝瑛和宋代李公麟。蓝瑛擅画山水,落笔纵横奇古,风格秀润。集取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之优长。其画风是从多方面变代出来的。晚年作品渐趋苍劲疏宕。画风又有多种面貌,有些作品笔墨含蓄隽雅,有些作品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愈老而愈工。晚年他的笔法益苍劲,颇类沈周。他兼工人物、花鸟、兰竹、俱得古人三昧。李公麟,字伯时,安徽桐城人,博学多能,绘画题材多样,技术全面,不仅精于人物鞍马、神仙佛道,也能做一些山水、花鸟。确立了“白描”画法的创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