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侨领颜子俊传略
颜子俊, 1887年9月生于福建永春达埔达中村。1902年到越南谋生。1907年在越南加入了同盟会,同时担任安南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发动并捐献巨款,支持反袁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西欧列强正陷入战争泥沼,暂时无暇东顾,而这时越南的商业正好兴起。颜子俊经营的范围扩大,获得渐丰,稍有资力,即着意于举办公益事业,服务社会。他捐资在家乡达中下荇,创办鼎新学校,建筑校舍,学校经费都由他独力负责,这是达埔最早的一所侨办学校,直到1934年因校舍被焚才停办。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三省沦陷,他发动安南侨商,组织“华商经济联合会”,出任主席,捐募巨款,献给黑龙江省马占山将军和东北抗日义勇军作为经费。上海“一·二八”事件发生,十九路军向全国和全世界发出抗日通电,揭露蒋介石行径,他将其刚出生的第四个儿子取名“国仇”,表现了他对我国敌人的强烈仇恨和炽热的报国热情。他先后发动组织并主持了“越南华侨抗日救国赈济总会”和“南圻华侨救济总会”,发动华侨,购买药品。所筹款项和所购药品,直寄上海华侨联合会转交十九路军。1933年,十九路军入闽,越南华侨在颜子俊倡导下,捐款购买飞机两架,献赠十九路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当时颜子俊担任越南中华总商会主席,他出面召集,组织越南华侨救国总会,他被推为主席,进行了募捐。1938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号召全南洋华侨组织筹赈总会,颜子俊积极响应,并全力以赴主持越南华侨筹账工作,直到日本帝国主义占领越南为止。他成为越南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越南变为日本附庸。日本驻越南总领事派代表朱裕朝向他下说辞,说什么“中日要合作”、“共存共荣”,威胁颜子俊以越南华侨名义通电拥护汪精卫;他严守民族大义,威武不屈,坚决拒绝。被迫离开了居住并经营了四十年的第二故乡越南西贡,1942年初到柳州,不久回福建省,省主席刘建绪宴请并接见了他,表示敬意和慰问,即聘请他为福建省政府顾问。这一年,颜子俊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故乡达埔,他与诸乡贤拟创办中学,因资金不足未果。当时抗战正进入最困难阶段。他认为永春多山,必须开发山地,垦荒种植,发展种植业,才是根本的出路。他拿出资金,并和其他归侨一道,共同创办达理、洑江、凤美三个农场;还组织归侨合作社,希望通过发展生产,经营商业,给广大侨眷找到一条自救的道路。抗战胜利以后,颜子俊重返越南,为重整旧业而奋斗。
1954年6月,他和尤扬祖同上北京,会见以前的朋友蔡廷锴、庄希泉、李铁民,也拜候了中侨委何香凝主任。不久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在会上,荣幸地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亲切会见他并和他握手,当知道他是同盟会员时,称他是“革命老前辈”。
1955年3月,他被任命为福建省侨务委员会副主任。
1956年当选为全国侨联副主席。
1957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参加了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并列席最高国务会议。这时发现已患喉癌。
1959年2月25日上午11时病逝于永春医院,终年七十三岁。
颜子俊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叶飞为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全国侨联、周恩来总理、何香凝主任、全国侨联陈嘉庚主席,福建省委叶飞书记、福建省政府江一真省长等送了花圈,备极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