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滋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3304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0年01月30日

高桂滋将军抗日

发布时间:2010-01-30 11:04:2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高桂滋,字培五,1891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生于陕西定边县城东街一户贫民家庭。1911年经陕西同盟会发起人井勿幕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后又参加反袁护国和反段护法之役。1926年任毅军旅长,与李大钊等联络,参加大革命,响应北伐。后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八师师长、暂编十九军军长。大革命失败后,先任国民党军四十七军军长,后遭蒋介石排挤,1930年在山东莒县举旗反蒋。蒋冯阎大战爆发后,任讨蒋军第十路总指挥兼鲁南警备司令。1933年任三十二军副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参加长城抗战。1934年10月被迫到陕北"剿共",消极与红军作战;后更派代表与共产党代表协商,签订互不侵犯协定。1936年夏,日寇坂垣征四郎以旅游为名,欲去陕北刺探情报。高识破其险恶用心,断然回绝。时高多次与张学良、杨虎城密议,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后,高找高双成、访阎锡山,欲响应张、杨,未果。1937年"七·七"事变后,高主动请缨抗战,先后任十七军军长和三十六、三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后又兼中条山游击总司令。高桂滋及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

    一、长城抗战牺牲多

    1933年初,日寇侵占山海关,又攻热河。守军汤玉麟部不战而退,全国舆论哗然。蒋介石被迫调军队应付,遂有长城抗战之举。当时冷口等处由三十二军商震部主守,喜峰口等处由二十九军宋哲元部主守。八十四师高桂滋部属三十二军商震部,防地位于与二十九军宋哲元部衔接处,即冷口与喜峰口之间。时商震直辖部队防线约70公里,只摆了一个师;高桂滋建议部署两个师,商末采纳。

    3月27日,日寇向高部八十四师等阵地犯攻。先用飞机、大炮轮翻轰击,继以主力犯攻高师前沿阵地李少棠团,另以一部犯攻高师主阵地吕晓韬团左翼。高师居高临下,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沉着应战,给寇以重大杀伤,打退其多次犯攻。敌又用飞机、大炮配合,再次猛犯。高师山顶工事被摧毁,修复又被摧毁,反复多次;几处高地也失而复得。战斗十分激烈。八十四师官兵在高将军长期教育下,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英勇顽强,伤残官兵坚持不下火线。有的脚被炸掉,手还投弹、射击,最后与敌同归于尽。坚持5昼夜,李、吕两团伤亡很大,连、营长负伤的也很多。高将军根据商震命令,将一线部队撤至二线;经整顿,从中抽调部分兵力深入敌后袭扰、牵制。此后日寇又向高师二线阵地正面犯攻几次,仍均未得逞。

    日寇被阻于冷口高部八十四师阵地前;转而猛犯喜峰口、古北口,又受到高师等部重创;再转而犯攻冷口商震直辖部队防地。因此处兵力只一线配备,敌一攻即破。及至商震派军来援,其守军已于4月11日溃退;援军亦无法立足,一齐后退。接着,迁安又告失陷,二十九军和八十四师在喜峰口腹背受敌,不得不转移阵地。长城抗战,中国军队作战勇敢,仅八十四师高桂滋部即伤亡官兵1800余人。要是商震当初采纳高将军的意见,在其直辖阵地双线设防,使之不致被敌轻易突破的话,长城抗战是可以坚持一个时期的。1936年初,毛泽东致信高将军,说高将军率部参加大革命和这次"抗日之役,光荣历史国人同佩"。

    二、南口之战

    1、 主动请缨说动刘汝明

    芦沟桥事变后,高桂滋将军主动请缨并立遗嘱:"立志抗日,如果牺牲,将遗产给定边县建中学一座……",以示誓死抗战。7月9日即率部离绥德,东渡黄河,主动开赴抗日前线。到大同接蒋介石电,被任命为十七军军长,辖八十四师(自兼师长)和二十一师李仙洲部,归汤恩伯指挥,开赴北平西北约50公里的南口一带阻击日寇。时察哈尔省主席兼二十九军暂编第二师师长刘汝明,不让抗日部队入察,以求日寇容其苟安。高将军因与刘系旧识,遂便装连夜乘车潜入张家口,说动刘,又连夜返回大同,挥兵东进。

    2、主动出击井儿沟、喜峰砦重创日寇

    7月底,汤、高两军进入察哈尔。汤的十三军防御南口正面。高的十七军防御南口左翼20余口,战线长50余公里。刘汝明部防御张北一带。高军一进入阵地,即加紧修筑防御工事。

    8月16日,日军藤井少将指挥1000余寇犯高军五0一团正面平道口井儿沟。巴图营子一带亦发现日寇,与井儿沟之寇成犄角之势;妄图牵制该处中国军队,策应其主力犯南口。高将军遂令五0二团第三营向巴图营子寇佯攻牵制,令五0一团团长吕晓韬率其第三营及第二营第四、第五两连出击井儿沟。当晚吕团乘雨出长城急行10余公里,于17日凌晨4时将犯井儿沟之寇包围。拂晓突然袭击,寇仓猝应战。至正午将寇全歼,藤井仅以身免。高军首战告捷。此后日伪军相继携械投诚。高将军乘胜,令艾捷三团长率部冒雨进击,令高建白旅长驰赴龙门所亲临指挥。艾团20日晨于大风雨中抵喜峰砦,将寇步、骑各一团包围,以一部突入村中。寇慌乱,争相逃命;一部顽抗。至7时30分,除少数骑寇逃脱外,步寇一团、骑寇一队被全歼。

    井儿沟、喜峰砦两役,俘寇280余名,毙伤800余名,缴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13挺、手枪31枝、步枪91枝、马120匹、朝鲜金票3000余元、寇旗5面。藤井的大黑马和战刀,亦被缴获。这是平绥抗战中的首次胜利。在这期间,高军二十一师李仙洲部还曾支援汤恩伯军,使之转危为安。

    3、长安岭、沙城子掩护友军撤退

    当时日寇调来的伪军,内有一个姜团长,见高军英勇抗战,屡歼倭寇,遂派员要求投诚。高将军复信叫姜押送敌指挥官,以示真诚。约定姜部27日夜间反正,一齐收复察北。不料,26日刘汝明放弃张家口,致汤恩伯部于南口惨败。左右两翼友军败退,高军位置突出,有被敌截断后路之危险,遂奉命撤向长安岭、沙城子一线,担任总后卫队,掩护各部友军退却,再无暇顾及伪军姜团反正事。27日夜,各部友军相继渡过桑干河;高军二五一旅却被敌包围,展开血战。28日敌机10余架猛烈轰炸高军阵地,寇全线犯攻。因敌众我寡,高军二五一旅被截为数段。经横冲直撞,至下午大部先后突围。后卫五0一团之第二营末突出,激战至晚多数官兵壮烈牺牲。

    4、蔚县广灵道阻敌

    渡桑干河后,二十一师李仙洲部脱离高军;高军奉令归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循蔚县广灵大道节节阻击日寇,为后方军事部署争取时间。9月12日6时,侵占阳原的步寇二十一旅团自南徐堡南犯。10时,其先头与高军二五0旅李少棠部遭遇。两军激战数次,高军大白山阵地失而复得。13日18时,高将军亲率预备队到小关村附近击敌。与寇激战2日,伤亡很大,但阵地没有动摇。后因广灵正面七十三师洗马庄阵地被敌突破,七十三师撤退,高军右侧翼暴露,陷入被半围状态,高将军才奉令于当日22时率部转移。14日退至广灵西南松山、乱岭关一带,继续阻击日寇。高军李旅坚守阵地达4昼夜。因右翼友军关键时溃退,高军20日退至龙泉寺亘南洞沟之线。完成抗击任务后,于9月21日奉命转入平型关驻防。

    三、平型关大战主动替晋军守关夺地

    1、 主动替晋军守关、断路英勇阻敌

    1937年9月中旬,日寇精锐川岸部及第五师团板垣部即欲向平型关进犯,中国军队也准备在平型关与日寇决战。高桂滋部十七军奉命驻防平型关左翼,八路军一一五师驻右翼,晋军在正面。共七八万兵力,统归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指挥。其余部队由战区司令阎锡山控制。9月21日,高军占领东跑池经团城口至西河口西北1886.4高地(不含)之线,全长15公里。高将军令其二五一旅以团城口为主,于新阵地构筑工事;同时整顿部队,严防日寇。二五0旅作预备队。因守平型关的晋军末到,且从蔚县通平型关的公路亦未破坏,若日寇追至极易闯入关内,断中国军队后路,而阎锡山吹嘘的"国防工事"只是一些掩体,根本无法抵御日寇大炮的轰击,高将军遂令艾捷三团派一个营,马上到平型关替晋军守关、修工事,并连夜破坏关外公路,阻滞日寇。

    22日晚,艾团王新耀营奉命替晋军接了平型关的防务,并替晋军出关破坏公路。时晋军七十三师由蔡家峪沿公路向平型关内撤退。22时许,日寇坂垣师团一个联队,自灵邱尾追到平型关前,与高军断路部队遭遇。寇先以为高军关上兵力空虚,猛扑,妄图长驱直入;不意高部事先已有准备,据关固守,未得逞。午夜,寇分两路猛犯平型关及团城口至师福沟一带。23日凌晨,寇坂垣师团三个联队、野炮第四中队及伪蒙军,步炮联合共六七千兵力,坦克、装甲车各20辆,向平型关、团城口全面犯攻。高军王新耀营全部投入战斗,李荣光营阵地也遭寇攻击。寇主力以飞机、大炮、机枪、坦克猛烈轰炸、轰击、扫射、冲击平型关,掩护步寇犯攻。两军相距仅400公尺,短兵相接。高军官兵奋不顾身,拼死抵抗。战斗激烈,形势危急。艾捷三团长调度不及,身先士卒,亲率步兵一连,驰往抢堵,以手榴弹纷击敌寇。激战数小时,敌尸累累;拂晓敌稍退。不幸艾捷三团长腹部中弹;李荣光营长也身先士卒,英勇冲锋,光荣牺牲;另有营长2人受伤,其他官兵伤亡达200余人。日寇作战历来凭借重武器。时平型关前公路已破坏,寇战车过不来,便以重炮掩护步寇猛攻团城口,数十辆坦克妄图越此直逼大营、繁寺。时寇占黄土梁,攻高军与晋军衔接处的剪刀形山头阵地。晋军独八旅某营溃退,高军五0二团迎击。战至寅时,寇未得逞。因一线将士伤亡惨重,而寇分两路又不断涌来,狂犯平型关和团城口,高将军遂令二五0旅增援。高军奋力痛击敌寇,战斗极为激烈,双方伤亡均惨重。高军四九九团、五0一团奉令向南出击。激战至晚,双方均无进展。期间,寇不断涌来狂犯,敌机配合轰炸,形势紧张。高军四九九团杨学武营长英勇冲击,受重伤。

    2、第1次替晋军夺回1886.4高地和两次主动出击

    寇见团城口高军阵地无懈可击,遂以一部迂回晋军独八旅阵地。恰在团城口战斗最激烈之时,晋军据守的1886.4高地被寇夺去,全线被敌控制。高将军见此高地关系全局,若不及时夺回,团城口将无法立足,即令从吕晓韬团和任子勋团抽调精壮官兵组成奋勇队,由吕晓韬团长率领,在炮火连天中替晋军夺回。

    下午4时,高将军又指挥所部出团城口击退犯敌,战局才趋稳定。接着,高军又分三路追击,寇伤亡甚多。下午5时,寇板垣第五师团大部窜至,又以大炮向高军阵地狂击,掩护4000余步寇分路一齐向高军阵地猛犯。高军英勇反击,与寇肉搏。平型关、团城口全为炮火烟雾笼罩,战况极烈。时迫击炮弹运不来,子弹也不足,从别部借来5000发步枪弹将寇再次击退。至24日拂晓阴雨,寇犯愈烈。平型关通蔡家峪的公路上有敌很多运输汽车和装甲车。寇仍分两路犯平型关及团城口。仅团城口即有其精锐板垣师团的机械化部队步炮4000余寇犯攻。两军肉搏。寇二十一旅团又自浑源向平型关及讲堂村正面援犯,并以战车向东跑池以南冲击。高军官兵皆抱牺牲决心。高将军深知寇若占了平型关,则雁门关无险可依,整个山西将因此动摇。事关全局,所以他指挥所部忍饥受寒,坚守阵地,且派一部再次主动出击,向寇右侧猛烈反攻。时高军五00团邵春起营长受伤,其他官兵牺牲者甚多,而阵地屹立不动;寇在高军手榴弹猛烈轰炸下,尸体狼籍。

    3、求援不至,第三次主动出击

    寇新增5000名,分头犯攻高军阵地。全线枪炮声震耳欲聋,寇机且不断轰炸。高军与寇反复争夺阵地,激战终日。因形势严重,高将军向阎锡山告急,请求增兵。阎锡山声言为了保全自己地盘唯一的生命线,出动预备第一军(后称六十一军)陈长捷部、预备第二军(七十师)郭宗汾部和三十五军的两个步兵旅共16个团"增援"平型关。然而,23日七十一师郭宗汾部和三十五军已到大营,24日一整天却未见增援平型关。尤其是某军官去看郭宗汾,郭竟然还在被窝里睡觉。气得杨爱源要阎锡山亲来督战。而阎见郭不出击是为保存实力,不仅不处理,反而对郭更信任了。至于六十一军陈长捷部则仍在代县,根本未动。当时说是要配合关外的八路军,以6倍敌军的兵力聚歼日寇。还说晋军出击部队4时即可开到高军二五一旅指挥所附近,定于6时出击。高军将士闻讯士气益振,战斗更趋猛烈。但到6时,晋军却未见开来。询问,说改为晚8时出击。时寇又全力来犯,炮火较前更为猛烈,火光烟雾弥漫天空,枪炮之声震霄汉。高军为了争取主动,一面坚守阵地,一面奉令调重兵第三次主动出击,将日寇打退十余华里,缴机关枪6挺及其他战利品若干。但因孤军深入敌后,受创返回。

    4、晋军拒援防线危急第二次替晋军夺回1886.4高地

    时高军已伤亡团、营长4人,连、排长30余人,士兵1000余人,整个防线因部队严重减员而岌岌可危。高军旅长高建白请晋军旅长陈光斗派兵增援。陈竟拒绝,说:"我们16个团奉命出击是配合八路军的,不能考虑你们的事。阎长官的命令没有这项任务。"但到晚8时,晋军并未去支援八路军。高军打电话再询问,回答出击又改为夜12时了。时竟夜风雨,战场积水盈尺。高部官兵身体下部浸入水中,拼命抵御。但下级军官只剩3个连长,士兵无人率领。前线电话不断告急。到午夜,高军极为危急,仍未见晋军去支援八路军,遂又打电话向陈光斗求援。陈说出击时间又改为次日凌晨4时了。后又说因大雨出击计划再次推迟,待雨稍停8时后出击。时高军官兵伤亡惨重,弹药耗尽;战士虽奋不顾身,拼死与寇肉搏,但战线实在支撑不下去,平型关极危。高将军亲临阵地指挥,震动三军。他要求官兵死守抵抗,与阵地共存亡,不得稍退一步;同时继续向阎锡山、孙楚求援,并派高建白旅长同少校副官李良国拿着二战区印的全盘命令纸去质问陈光斗。陈被问得面色苍白,万般无奈,道出了阎锡山不让出击的秘密。25日凌晨2时,寇以主力再攻1886.4高地,晋军又失守了。高将军又令吕晓韬团长挑选官兵组成奋勇队,猛烈反攻,替晋军夺回。时寇异常凶顽,双方炮火连天。高军奋勇队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猛烈争夺。上午9时奋勇队某连长英勇直冲,两颗手榴弹左右交掷;寇溃散,全奋勇队趁势冲上山头,再度夺回1886.4高地。奋勇队员50余名,生还者仅11人。时八路军也正在关外英勇歼敌。眼看着英勇杀敌的爱国兄弟们一批一批死于炮火和与敌肉搏之中,晋军16个团近在咫尺,却若无其事,一直没有出击。

    5、死守平型关配合八路军歼敌

    25日晨敌攻更猛,以重炮猛击高军阵地,且以数倍于高军的兵力,分两路夹攻。高军英勇拒敌,与敌肉搏,战况至烈。到8时,高军伤亡已近2000名,团城口高军终因敌众我寡不支溃退。10时,寇乘雨又猛犯平型关,火线上团、营长不断告急。高将军要不到援兵,命令将士死守;说别处被敌突破,你们不能溃退;战至最后一个牺牲就算完成任务。鉴于前线战况十分危急,独立实难支撑,高将军又派少校副官李良国去与陈光斗接洽。陈仍强调所部过于疲劳,实在派不出人;大雨滂沱,更难起行。李瞎说好说,讲长官命令,又讲事关民族危亡,陈终不表态。李忍无可忍,拔出手枪威胁,陈才派部队增援。而且所派两个连都是新兵,没有作过战。千呼万唤,晋军的两个连才姗姗而来;而且象是阎长官派来的观察员,迟迟不进入阵地。高部再三请他们开入阵地,参加战斗,他们仍趑趄不前。晋军这种态度,严重影响了高军的士气。尤其是这两连援军临接阵地,见高军与日寇肉搏壮烈,阵地被寇突破,竟惊慌失措,立即后撤,潜入山沟,不敢露头。高部艾团代理团长杜文卿率队抢堵阵地突破口,壮烈牺牲。鏖战到下午3时,晋军守的1886.4高地第三次失守,高军阵地及二五一旅指挥所全处于日寇的炮火控制之下。下午4时寇更以加倍的兵力犯攻。炮火集中,敌机协同猛炸高部二五一旅指挥所。幸未命中。高军官兵自21日入关,连日浴血奋战,3天没吃,5天未休息。加之风雨侵袭,枪口内塞满了雨泥,只得靠掷手榴弹拼命守御。在敌机、炮火猛烈轰射下,高军官兵多数壮烈牺牲,阵地数处被突破。战士分守据点,但基层指挥员伤亡百分之六七十,无人指挥。后来弹尽援绝,士兵与敌赤手肉搏。最后高军全线被敌突破,各据点均被敌包围。战士被迫各自突围,大部壮烈殉国,少数奋勇冲出,撤回后防。时吕晓韬团长也陷入重围,奋勇队冲入才将其救出。又逐渐收拢被打散的战士,回原阵地以西固守。26日十七军军部仍在平型关附近的繁寺上台村,部队仍在团城口附近坚持战斗。日寇又包围上来,飞机、大炮猛烈轰击高军在迷回村的前线指挥所,高军不得不全部突围,退于二线阵地防守。27日高军还出击,将当面之敌击溃。后奉令转移。

    此战,高军共伤亡官兵2600余名,下级军官几乎伤亡殆尽。战后所余战斗兵不足2000员。真可谓精忠保国,不惜牺牲。

    平型关大战刚开始时,关外八路军一一五师派联络参谋来十七军见高将军,说只要高军能坚守3天,八路军定能包围歼灭敌军。高将军欣然允诺。结果高军与日寇拼战了6天6夜,有力地配合了一一五师的战斗。

    这一战役,威震中外,彻底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高军英勇战斗,不惜牺牲,积极配合八路军作战,功不可没。

    四、从忻口到离石的战斗

    1、忻口战役

    平型关、雁门关等军事要地相继失陷,国民党军事当局决定撤军守忻口。1937年10月19日,十七军高桂滋部进入忻口灵田山阵地。日寇妄图一举突破忻口,直趋太原,却被忻口守军阻拦。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尤以高军等守的忻口正面为最。在争夺阵地的战斗中,高军用8万多发炮弹向敌猛击。炮不够用,高将军求阎锡山拨几门山炮,阎答应给3门。高派人去取,阎却推说炮已运回太原。高气得大骂阎锡山言而(阎儿)无信。当时步寇在飞机俯冲扫射和猛烈的炮火及机枪、坦克掩护下,反复向高军前沿阵地猛扑。待寇进至距守军仅10几公尺时,高军手榴弹齐发,将寇击溃。高军战士们并冲出战壕,追击溃寇。后寇又一再犯攻,高军无数次打退,且不时乘夜出击,还派兵应援十五军代守阵地。

    高军对面日寇阵地后有浮桥,赖以补充。高将军遂请二战区派飞机炸敌后浮桥,断其后路,迫寇背水作战,以求全歼。不料电讯被寇侦破。拂晓二战区派三架战斗机来炸桥,未及接近目标即遭敌机截击。当时高将军正在山头指挥作战,下令一切武器对空射击,援救我机。中国一架飞机仍被敌机击中,起火坠落。飞行员被烧伤,高将军急派人送往后方。

    2、掩护友军渡汾河

    寇被阻于忻口,其侧后又遭八路军一二九师袭击,被迫弃犯忻口,改由正太路西犯娘子关。娘子关附近,只有晋军一个团筑有防御工事。从平汉路撤下来的冯钦哉部、孙连仲部,都稍事抵抗即行后撤。李家钰、曾万钟等部由榆次东进增援,尚未到前线,听说冯、孙等部撤退,亦向后撤退。指挥这一战役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失去控制,亦随同撤退。因而日寇很快侵入娘子关,继续西犯。而郝梦龄军阵地--怀化高地失守,阳泉、寿阳陷落,东面防线瓦解,太原受到威胁,忻口腹背受敌。阎锡山和卫立煌决定将忻口部队撤到太原,以便两路合力作战。但不久太原也失陷,守军各部渡汾河入晋西。时高军五二一旅奉命布防铁路两侧及汾河沿岸,掩护数十万友军渡河撤退。敌机多架不停轰炸,掩护步寇犯攻,高军连长王鸿宾等30余名官兵伤亡。完成掩护任务后,高军开赴离石一带补充休整。

    五、晋东南战斗

    1、 平遥阻击战

    1938年春,高军奉命开赴晋南沁源一带。时一战区准备反攻太原,高部为右翼军。恰日寇集结兵力,沿同蒲路大举南犯。根据第一战区的部署,2月中旬高将军令五0一团团长吕晓韬率张敏达步兵营及史文华骑兵营驻防平遥城郊;22日又令二五一旅高建白旅长去平遥指挥。23日拂晓,敌首香月德率步、骑近2 000寇,携炮10门,开战车8辆、装甲车20余辆来犯,与高军驻平遥五里庄之部队接火。战区司令卫立煌来电,说敌是游击性质,已令驻张兰镇之八十三师一个团增援平遥;令驻平遥的十七军部队必须坚守。时日寇不断增兵,以60余辆汽车运辎重和步寇,又增骑寇1000名,飞机多架侦察、轰炸,战车突入平遥东关,20余辆装甲车割断高军平遥部队各部联络。下午3时轰破平遥东南城角,与高军巷战。史文华及其所率骑兵左冲右突,无法冲出,大部壮烈牺牲。弹尽粮绝,高建白率20余骑冲出西门,又遭寇截堵,最后仅5人跟随突出重围。吕晓韬团长也仅率少部分人突出重围。而驻张兰镇的八十三师那个团早已南开介休,所谓支援平遥纯系骗人。是役,寇伤亡1 000余名,损失枪弹4万余发、战车两辆。高军伤亡480余人,损失战马100余匹。高建白突围归来,高将军斥责其指挥不当,将骑兵调入城内不能发挥作用,被动挨打,以致全营覆没。

    2、沁县、沁源争夺战

    平遥战后,高军奉命驻防沁源一带十个县。时日寇对晋东南中国军队九路围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统一指挥在晋东南的中国军队,对日作战。3月下旬,朱、彭令高桂滋的十七军等部于沁县、沁源间阻击由洪洞出犯的日寇二十师团之一部。时日寇川岸师团七十七联队窜犯沁源,妄图打通白晋公路。4月9日6时,高将军令驻祁遐镇的吕晓韬团布防于小章村截击。吕团长正观察地形布防,2000余寇即窜至,敌机且连续猛烈轰炸。吕团长牺牲,寇占沁源。4月11日,寇向晋东南腹地犯攻。时侵入沁县之敌二十师团之一部近千寇,遭中国军队打击,弃城南窜;中途又遭当地决死第一纵队和高军截击,死伤100余名;余寇在安泽县和川镇被高军及四十七师歼灭。22日,高将军令高建白旅长调3个营,奋勇击敌夺沁源。在当地决死第一纵队配合下,经一天激战,至晚11时收复沁源。寇南窜。朱德总司令来电嘉奖。

    六 、跟八路军学会了游击战

    1、1938年上半年的战斗

    1938年春,高军抽调很多军官去八路军前方总部学习游击战术;许多军官(包括师、旅、团长)都读了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名著,学会了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战胜日寇。1938年2月24日至5月21日,在平遥、介休、灵石、霍县铁路沿线,高军用游击战术破坏敌交通50多次,且两烧敌营房,三打张兰镇,五攻马蹄村,七袭霍县城,弄得日寇叫苦连天。3月初,为配合五战区台儿庄作战,阻止盘踞山西之寇南下应援,高军奉命彻底破坏同蒲路,先后7天,炸毁桥梁、涵洞20余处,焚烧和抛弃枕木500余根,收回电线1.5万余公斤、铁轨铆钉和结合板4 500余公斤,使该路21天不能通车。日寇来镇压,高军每晚均与敌激战。

    2、1938年后半年的战斗

    7月至年底,高军先后多次夜袭日寇侵占的车站,毙伤寇120余名;又袭击日寇列车,粉碎其三次围攻,与三四千寇激战9天,毙其田野大队长等军官12名、寇卒1000余名,缴其炮车5辆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9月9日截击日寇火车一列20余车厢,激战2小时,毙寇200余名、马30余匹,缴获该车所有物资,高军自身伤亡30余名。霍县敌酋来信抱怨高军作战"不正规",运用游击战,使之难以取胜。

    3、1939年1月的战斗

    日寇因连遭打击,三次围攻又均遭惨败,遂从南北两面抽调部队,附野炮、山炮10余门,集结于霍县城关,并在霍县修飞机场,加强营房和车站防御工事,妄图歼灭霍、赵境内的高军游击部队。1939年1月27日晚,日寇大举东犯,高军获悉即周密部署。28日拂晓,谷口师团长、矢野旅团长指挥其旅团步、骑、炮4000余寇,携炮4门,自霍县分两路向高军艾捷三团驻地沙窝里进犯。高军高维云便衣队预伏寇犯必经之要道,待寇至猛烈侧击,首挫敌焰。8时寇抵辛庄,高军预伏之张大义便衣队,又突然袭击。12时寇主力抵偏墙,向义城进犯。一部盘据于居沟、观堆,遭高军岳英贤团张营袭击;无法立足,于下午1时与义城主力会合。3时寇主力盘据孔涧、义城,一部犯沙窝里高军艾团阵地,且来飞机多架轰炸,大炮轰击,配合步、骑寇进犯。4时许,高军艾团王、关两营主动撤离沙窝里,分头反击义城、孔涧,与寇主力血战。机枪、炮声不绝于耳。5时寇主力不支,向刘家庄、义旺溃退。当晚高军以小部队彻夜袭扰。29日晨8时,寇乘浓雾又占义城、孔涧,并全力向高军阵地进犯,遭高军猛烈迎击,死伤惨重。为报复,寇向高军阵地猛施催泪喷嚏毒瓦斯弹。高军士兵一部中毒,仍猛烈抵抗。10时,寇在炮火掩护下以机枪向高军山巅守兵猛烈扫射,一度侵占东山阵地。高军官兵奋不顾身,拼命反攻。其中王、关两营分别由南、北侧击。激战至午后6时,寇不支,退据沙窝里、义城、孔涧,高军及时恢复阵地。当晚高军又以便衣队袭敌。30日晨4时,高军王、关两营分别向侵占孔涧、刘家庄、义旺之寇猛烈反击,寇顽抗。经激战,到5时半寇全线崩溃,狼狈西窜。高军各部猛烈追击,直至南杜壁、南王村。寇狼奔豕突,辎重遗弃遍野。到青郎坪,又遭高军高维云、张大义两便衣队夹击,胆魂俱落,逃往霍县。是役激战三日两夜,寇伤亡畸重。据悉某小队40余寇,仅生还11名。寇指挥官也受重伤。1月31日,寇运给养弹药、增兵,师团长谷口窜至霍县坐镇,又拟大举进犯高军阵地,窥伺霍山。当日,高军王德亮、高维云、张大义三个便衣队,分别在大张、上下乐坪一带竟日袭寇,消耗寇之战斗力;主力乘机秘密部署,掩护大川数十村群众清野空舍。

    4、1939年2月的战斗

    2月1日晨,2800余寇携山炮8门、野炮2门,分4路向高军阵地大规模进犯,敌机也来轰炸,配合其地面部队犯攻。高军各部皆猛烈抵御,与寇血战。寇伤亡畸重。午后2时,敌为挽回败局,又用毒瓦斯弹向高军阵地狂射,高军30余官兵中毒。当晚寇分头侵占小涧、峪里、关崖底等村。高军便衣队潜入敌阵袭扰。2日晨8时20分,柏乐寇炮向高军驻地杨家庄及龙虎山阵地猛轰;盘据小涧之六七百步寇,在炮火掩护下,分两路向高军驻地杨家庄及刘家山峪里进犯,并侧击高军龙虎山阵地。时浓雾弥漫,高军官兵奋战竟日。下午寇炮集中火力向高军龙虎山阵地疯狂轰击,4时杨家庄陷落。当晚高军主力固守龙虎山线,以零星部队及便衣队于敌后奇袭。3日凌晨3时,乘寇不备,高军岳英贤团及田营全线反攻。盘据于杨家庄的寇主力惊慌失措,烧民房仓皇西遁。小涧、峪里之寇,也夺路西逃。高军收复杨家庄、关崖底、小涧、峪里等地。寇主力溃退至韩壁、源头间,又遭高军关、王两营及便衣队包抄截击。激战至下午1时,在盘踞南堡、杜庄、窑底、范村之寇掩护下,始脱围逃出,遗弃尸体、辎重甚多。高军追击至大张一带迅速回师,包围南堡、杜庄残寇,并进逼柏乐。南堡四五百寇,利用优良武器死守据点顽抗,高军数度猛冲入村与之激战。自晨至晚,枪炮声连珠不绝,响彻云霄。晚11时高军收兵。4日晨7时寇退回大张,高军收复南堡、杜庄。而下乐坪寇却会同霍县增援之寇约一千五六百名,分两路向高军南堡、杜庄阵地再度进犯。10时许,窑底寇炮向高军龙虎山、杨家庄阵地猛轰;敌机2架低空指挥步寇再次犯占南堡、杜庄。该路日寇并与大张之寇一部会合,在其飞机指挥下,向高军龙虎山、关家山、峪里、杨家庄阵地疯狂进犯。时寇机枪四射,高军反击,战况至烈。午时寇一度侵占龙虎山、关家山等地,并再次侵占杨家庄,二次放火焚烧杨家庄泄愤。高军官兵愤寇暴行,奋不顾身,英勇反攻。经恶战,于下午2时将杨家庄再次夺回,并进至关崖底。寇分路逃窜;沿途又遭高军便衣队袭击,狼狈不堪。但至午后3时,李曹、杨枣、靳壁等处枪声仍极为激烈;南堡、杜庄寇仍顽抗。5、6两日,盘踞南堡、杜庄之寇还拼命赶筑工事。高军不分昼夜,轮流袭击;6日更进占李曹,断寇归路,南堡、杜庄之寇遂成瓮中之鳖。此役毙寇大队长铃木、分队长酒井等,歼寇500余名,缴获大批弹药、给养。鏖战一周,杨家庄等失而复得数次。

    两战历时整旬,打破了以往游击战的记录。战斗之烈,尤为历次所未有。

    5、配合作战的政治斗争

    高军活跃于霍县、赵城、洪洞一带,数度粉碎寇之围攻,并俘其服务于侵华战争的地质学家--矢野旅团长之兄。寇以10万元求释,高将军断然回绝。高军将寇打得一度紧闭城门,不敢出来。加之,高军宣传工作做得好,汉奸纷纷投降。高军对汉奸调查得一清二楚,不断提出警告,劝其悔过自新,重新作人。对警告三次仍不回头者,严惩了数名。情况遂为之一变,伪霍县政府的科长、职员纷纷向高军投诚,并愿为高军做义务情报员。因而有关日寇的消息,源源而来,且非常确实。这使日寇处于四面八方、里里外外的照妖镜之下。寇一举一动,高军都能知道。寇非常畏惧,提心吊胆,日夜不安,把高军叫"小偷干活的军队",又叫"神出鬼没的军队",也叫铜墙铁壁好打硬仗的军队。

    十七军高桂滋部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在太岳山区作战整整一年,根据毛泽东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原则,每次作战都以最小的代价换回了最大的战果。

    七、中条山大战

    1、1939年6月的胜利战斗

    1939年4月11日,十七军高桂滋部转防晋南中条山下垣曲与闻喜交界处。时其他军队驻防的平陆失陷,茅津渡弃守。6月19日,寇以4个联队向高军阵地进犯。两军战于婆婆岭、镇风塔一带。寇受高军阻击,20日又由闻喜调1000余步寇经桃沟、店上包抄而上。高军岳英贤团马营被围。寇且向高军前进阵地东沟进犯,6架敌机结队轮番轰炸,并投掷大量燃烧弹烧村庄。高军正面步、骑、炮2000余寇鼓噪来攻,枪炮声、飞机轰炸声响成一片。高军竭力抵御,激战至下午5时,将寇挫退。下午6时,寇又猛犯,一度犯至高军结山阵地之山腹。这里是高军整个阵地的最高点。形势危急。艾捷三团长率两连战士猛扑敌群,与寇拼搏半小时,寇纷纷溃退。当晚11时,寇攻下高军下阴里、前焦家庄阵地,继续向余元下,上下玉坡阵地猖狂犯攻。时寇数倍于高军,高军工事又全被轰毁,形势危急。但高军士气旺盛,与寇在数处彻夜激战。至21日晨5时,双方死伤均惨重。寇又派飞机低飞轰炸助战。高军前线战士则冲上去与寇拼刺刀,使敌机难以投弹;同时,高军预备部队二五O旅任子勋团黄营增援。当时枪弹如雨,炮声不断;黄营阵地陷落,二五一旅石门指挥所东西北三面被围;黄营长督率七、九两连誓死反攻,苦战半小时收复阵地。守北线的岳英贤团也加强战斗,固守阵地。日寇猖獗,先后三次攻陷高军白石山主阵地,高军均反攻夺回。寇首次攻占白石山时,卧病在床的高军连长张国栋(已有人代职)闻讯,立即率部直扑白石山;他首先冲上山顶阵地,毙寇五六名,战士们连掷手榴弹,炸死20余寇;盘据山头之寇大乱,纷纷逃窜;十七军收复白石山。张连长因病中过分劳累,晕倒在地,士兵扶其下山。

    两军激战至22日凌晨3时,寇攻陷高军右翼十五军阵地,截断高军侧后,将高军重重包围。高将军遂令其二五一旅改守中条山西南峰,以确保中条山全线优势。两军直激战至25日晚,寇终于全面溃退。高军奋勇追敌。艾捷三团王营直追至马家山,又与数百残寇激战一天,占领了马家山,收复上下玉坡。26日晚,高军主力又收复店头、北峪、石门、下阴里、店上、东沟。28日击寇残余据点,清扫战场。

    此战给寇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寇欲肃清中条山中国军队的狼子野心。

    2、在横岭关修筑强固工事和炸日寇坦克

    日寇虽败退,但仍盘据着中条山的有利地形。9月,高军奉令转守绛县与闻喜交界处的横岭关。横岭关主要高地早已被日寇侵占,高军只能在较低的对面山上设防。这就必须有坚固的工事。高将军接受平型关战役无工事的教训,令五O二团团长艾捷三负责修筑防御工事。但盘据古堆山之寇距高军前进阵地不足1公里。高军白天受寇炮火威胁,只能在夜间构筑工事。经月艰苦奋战,至10月高军终于在连绵十余华里的阵地上,用石条、石块修筑了200多座碉堡。其中有独碉、对碉、三角碉、梅花碉、母子碉、地堡、石坝、主碉、母碉。3道石坝的厚度都在一公尺左右。这使敌人的战车、装甲车、坦克、大炮失去了作用。日寇曾多次进犯,都无法摧毁高军工事而被击退。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等来中条山阵地视察。看到高军横岭关阵地碉堡林立,地堡相通,石坝连接,战壕纵横,官兵士气振奋;大加赞扬,命令各军、师官长来高军阵地参观学习。卫回到洛阳、重庆,曾多次说十七军高桂滋部的横岭关阵地是铜墙铁壁,是敌人的盲肠。为了打击日寇的器张气焰,高军艾捷三团连长刘秉升让战士们把十几个手榴弹作为一组,用绑腿带捆在一起,埋在路下,又用别的绑腿带延长各个手榴弹的拉线。当敌坦克向高军阵地冲来时,刘秉升令战士何贵起等冲上去拉响手榴弹,炸毁了日寇坦克,又击毙了其驾驶员和坦克兵。缴获的坦克推不动、开不走,高军士兵只好用钢锯将炮筒锯断,弃之原地。后被日寇用坦克拖走。以后高军就常用这种办法炸日军坦克,阻击日寇犯攻。日寇被阻于高军的坚强工事,双方对峙一年半。期间,卫立煌将从伪军收编的新编第二师拨归十七军建制。时全国统一师的建制为三团制,撤销旅一级指挥机构。高将军遵令改建八十四师,自兼师长,高建白为副师长,二五O团团长艾捷三,二五一团团长杨世立,二五二团团长岳英贤,补充团团长艾雅春。从此十七军辖八十四师和新编第二师两个师七个团。

    3、高军阻敌和国民党军中条山惨败

    1941年4月底,日寇有岛、矶谷、古口、清水四个师团在闻喜、夏县、降县、侯马一带集结,企图侵占垣曲及其附近黄河各渡口,从南北两面围歼中条山中国守军。高将军将日寇动态呈报上级,要求增加兵力(因新编第二师兵员少、武器差,不能参加战斗)。5月7日获悉九十四师过河。同日总部通报,日寇由夏县、闻喜、降县及河南济源从南北两面,向中条山全线进犯。当晚后半夜,日寇清水师团即犯攻高军阵地。高军凭借坚固工事,奋勇抗击。寇未得逞,再用战车来撞,又被高军石坝所阻,并被击毁坦克两辆。8日下午5时,高军与寇正激战,其右翼十五军阵地再次被敌突破,左翼三十四师、第三军和九十军两个师的阵地也被日寇突破。增援部队九十四师,因长途行军,疲累不堪,道路不熟,在前线与日寇遭遇,一触即溃。第五集团军总部受到威胁。时寇由莲花山、左家湾两翼包抄高军指挥部。高军奉命转往第二线胡家峪南边山地,并抢占曹家川黄河渡口。尚未到达新位置,即与日寇遭遇混战。军部与主力部队的联系被截断。当时整个中条山战区败得一蹋糊涂,连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也被日寇冲散,第三军军长汤淮源战败自杀,十二师师长寸性奇牺性,九十军三十七师师长王俊战死,三十四师师长公秉藩、九十四师师长刘明夏、游击司令毕梅轩被俘。

    4、高将军欲以身殉国

    高将军先决定向北寻找主力部队。行至南沟,又遭日寇7架飞机轰炸,军需处驮骡子和家属被炸中。行至南山,日寇又三面包抄过来。军特务营就地抵抗,掩护军部北撤,伤亡达200余人。高将军等驰马至申家沟西,日寇又由东、南、北三面包围上来,与在这里的高军艾捷三团激战。时高将军与军部工作人员及特务营(即警卫营)也已失去联络,遂弃马钻入山腰灌木丛中隐藏。黄昏,日寇搜山。高将军听到寇皮鞋声,怕被俘去受辱,向副官要手枪准备自杀。忽大雨如注,枪声渐息,日寇退去。高将军遂在山下隐藏几天,继续寻找主力部队。

    一天夜里军参谋长金醒吾等劝高将军另谋出路:"目前我军主力存亡不明,敌寇正在包围搜山,情况危急,很难脱险;即使脱险回去,蒋介石对您素有宿怨(指诸城反蒋和支持张、杨西安兵谏),蒋能饶恕您吗?军座在北伐时,曾和汪精卫有过交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军座应审时度势……"高将军听后大怒:"这次中条山失败,责任不在我!……况胜败乃兵家之常。北伐时我和汪精卫有过交往,但当时他是国民政府主席。现在他是日本的奴才、汉奸、民族败类,而我是中国抗日部队的高级将领,我能投降他?……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这次能脱险回去就好,否则我就自杀,为国尽忠。"

    原来,高军主力八十四师多数团及特务营经苦战突围,西渡黄河去了宜川;艾雅春团于焦家沟被寇包围,全部壮烈牺牲;军部损失更重,不少家属遇难;新编第二师去了河南渑池,也损失1000余人。

    当高军八十四师到达泥峪口时,特务营营长齐天然率便衣20人,返回敌占区寻找高将军。时敌在中条山悬赏十万元,搜捕高桂滋。便衣队到处打听,均无结果。遂将被敌杀害的八十四师一伙夫的尸体(体形似高将军)掩埋在一大土堆中,并用弹药箱的木板写上"陆军第十七军中将军长高桂滋之墓",插在墓堆上。日寇发现此墓堆,加之高的坐骑已在十几天前被寇搜山时俘去,因而确信高将军已被击毙,遂在其报纸上登载消息:"高桂滋已被击毙",并附有尸体照片。从此不再搜捕高将军了。但高将军在群众掩护下脱脸,后经乡宁、吉县,渡黄河到达宜川本部。前后历时30余天。

    八、守备河防和坚持中条山游击战

    1941年10月,高军移防河南渑池,守备东起新安石井,西到陕县茅津渡,全长100多公里的黄河防线。时一战区决定把高军列为加强军(即至少有三个师的足够人数和最好的武器装备),并任高将军为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可是蒋介石和何应钦对高不信任,什么也没有给高军补充,只临时将王治岐的一六五师拨归高军;不到半年,又将王师调往他处。所谓加强军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后来一战区给高军补充了一些步枪、轻重机枪和迫击炮等。

    1942年春,国民党军最高统率部又任命高将军兼任中条山游击总司令。令高军除守漫长的河防外,再抽出部分兵力渡河进入敌占区中条山去打游击。高将军先后令二五0团和二五一团渡河前往。一次日寇将二五一团指挥所包围,团长杨世立中弹牺牲。

    高将军兼任中条山游击总司令时,一战区还将中条山的七八支游击部队交高指挥。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景行之部,约2000余人。其次是贾真一部,有1000余人。其他的多则二三百人,少则百十人不等。高军在中条山打游击,这些部队搜集情报、配合作战。

    高军抗战连续作战6年,大小战役100多次,1个师长受伤,3个团长牺牲,其他军官伤亡300余人,士兵伤亡万余人,老兵损失殆尽,新兵未经训练。这样的部队,不但要守漫长的河防,而且要在中条山敌占区打游击。重庆最高统率部还一再来电催促,要高将军亲率部队渡河作战。因高将军和汤恩伯私人情感较好,经汤说项,中央政府才答应将十七军调往后方整训。从此高军脱离了抗战第一线。

    郭润宇 撰稿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英雄壮哉!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想看一下高将军部下杨世立团长照片。谢谢


    写信时间:2011/12/23 17:40:47